今年是“十二五”開局第一年,對我國農機工業來說更是不平常的一年:工信部先后出臺了《農機工業發展規劃(2011~2015年)》《聯合收割(獲)機和拖拉機行業準入條件》《農機工業發展政策》三個政策性文件以保障我國農機工業的快速發展,在這一系列優惠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上半年農機工業呈現怎樣的發展特點?下半年還將迎來哪些發展機遇?近日,本報記者專訪了中國農機工業協會理事長高元恩。
上半年產銷超同比增長34%
“今年上半年,我國農機內需和出口市場全面繁榮,全行業共完成工業總產值1053.1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3.94%,工業銷售產值共完成1016.2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4.24%,工業總產值、工業銷售產值都保持了穩定增長。而且出口指標也強勁增長。”高元恩接受記者采訪時對今年上半年農機工業的發展狀況做了簡單總結。
協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拖拉機制造業、機械化農業及園藝機具制造業和農牧漁機配件制造業工業總產值分別為268.29億元、358.22億元和175.9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9.98%、38.34%和36.63%。其中,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較大的為畜牧機械制造業,為98.82%,但同比增幅較上月有比較大的下降。今年1~5月農機行業進出口總額為42.37億美元,同比增長24.98%,其中進口10.5億美元,同比增長40.04%,出口31.87億美元,同比增長20.71%,貿易順差繼續加大。
從具體產品來看,1~6月全國大型拖拉機累計產量達1.9萬臺,同比增長19.4%,較上年同期增幅擴大29.79個百分點。以6月份為例,在各類農機設備中,飼料生產專用設備、農作物收獲機械、場上作業機械以及棉花加工機械產量較上月大幅增長,而大、中、小型拖拉機產量較上月有所下降。截至6月,部分農機設備產量累計增幅均有所回落,以飼料生產專用設備產量增長最快,同比增幅達到67.2%,而小型拖拉機累計產量同比增幅最小,為10.17%。從當月數據看,農作物收獲機械產量環比增幅達到9.59%。
下半年仍然值得期待
高元恩說,上半年工信部出臺的三項政策既有宏觀的產業政策又有可操作的規劃辦法,具有很強的推進和指導作用,因此下半年在各項惠農政策,尤其是購機補貼政策的強力刺激下,我國農機產銷還有較大增長空間。
“9月份是一年中非常關鍵的月份,下半年市場狀況將在9月份定局,從目前看玉米收獲機、聯合收割機等市場表現勢頭還是不錯的!”高元恩意味深長地告訴記者。
企業需要認真對待細分市場
不過,高元恩在對農機行業進行樂觀預測的同時,也對目前我國農機工業存在的問題表示出了擔憂。
“今年1~6月統計的主要農機產品產量繼續保持不同程度的增長,但除中型拖拉機、飼料生產專用設備和棉花加工機械產量同比增幅較上月略有上升外,其余產品產量同比增幅均比上月下降。其中降幅較大的為農產品初加工機械、收獲機械和小型拖拉機,分別為10.24、9.45和8.44個百分點。”高元恩說。
高元恩認為,這種變化除了因為農機購置補貼發放遲緩的原因,還意味著消費者對農機產品的需求有了變化,這就要求企業必須要適應市場市場的變化。
高元恩強調,隨著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以及農業產業化規模的提升,一些新的農機產品出現了較強的需求,如青飼、蔬菜收獲等農機產品,企業如果不及時更新產品,緊跟市場需求,就可能跟不上現代農業的發展,進而影響企業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