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荒”與“煤荒”的反復交替中,“迎峰度夏”告一段落。國家能源局官員樂觀估計,今年第四季度用電增速較上半年略有下降;10月上旬煤炭需求增幅將有所下降,供需相對緩和。但這種平穩局面難以持續。
“今冬明春電力供需形勢不容樂觀。南方、華中等水電比重較大的區域,以及火電上網電價偏低的省份,可能出現持續性缺電,供需矛盾較為突出。”9月29日,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副司長郝衛平在“迎峰度夏工作”新聞發布會上說。
從火電發電狀況亦可預見電力市場形勢。今年1~8月,全國火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3557小時,是2008年以來最高水平。按照電力行業規律,火電出力越多,電力供需則越發緊張。
與此同時,相對風生水起的水電、核電、風電,今年火電無論是投產量、新增規模均有大幅下降。在電源工程投資中,火電投資比重呈持續下降狀態。
按國家電網、南方電網預計,迎峰度冬期間國內電力缺口可達4200萬千瓦。
水電乏力
一面是高速增長的電力需求,一面是水電乏力、電煤供應不確定性,今冬國內電力供需形勢壓力重重。
今年1-8月,水電平均利用小時數迎來2006年以來同期最低水平。由于主要河流來水總體偏枯,全國水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為2100小時,比上年同期少177小時。
“其中,5、7、8月份甚至出現同比負增長。8月份,水力發電形勢最為嚴峻。全國規模以上電廠水電發電量656億千瓦時,同比下降14.9%。”郝衛平說。
今年上半年,南方大部分地區出現大范圍持續干旱,包括三峽在內的重點水電廠入汛晚、來水少。
國家能源局提供數據顯示,6~8月華東電網水電發電量較去年同期減少39.1%,三峽上網電量較去年同期減少16.9%。華中區域內湖北、湖南、江西電網水電發電量分別較去年同期減少26.0%、29.2%、47.5%。
“目前,主要水電站可調發電水量、蓄能值較去年同期減少三至四成,秋汛補水有限,冬季水電出力低于常年已難改變。”郝衛平說。此種形勢下,今冬缺電的概率加大。
國家電網公司此前預測,迎峰度冬期間,其經營區域內最大電力缺口約2800萬千瓦。其中,華北、華東、華中電網最大電力缺口分別為400、1100、1300萬千瓦。在省級電網中,京津唐、山東、江蘇、浙江、湖北、河南、湖南、江西和重慶等9個地區電力供需緊張。
南方電網的預計是,第四季度南方五省區電力缺口約1400萬千瓦左右,明年上半年電力缺口在1000萬-1500萬千瓦。
郝衛平說:“用電負荷快速增長的主要動力還是來自高耗能行業,這種電力消費結構不具有可持續性,不利于維持市場穩定。”今年以來,國家能源局對此狀況已多次作出預警。
今年前8個月,化工、建材、鋼鐵冶煉、有色金屬冶煉四大高耗能行業用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32.6%。火電投資裝機雙降
與往年不同,火電裝機增速、投資比重在今年出現大幅下滑。
1-8月份全國新增水電生產能力817萬千瓦,同期少投產133萬千瓦;新增火電生產能力3224萬千瓦,同期少投產67萬千瓦,比上年同期降低2.4個百分點。
郝衛平解釋說:“由于資金不足,電站建設工期受到一定影響,特別是投入到火電工程建設中的資金大幅下滑。”
另據中電聯統計,前8個月全國新開工發電裝機2473萬千瓦,同比減少853萬千瓦,其中,火電新開工規模同比減少1399萬千瓦。截至今年8月底,火電在建規模同比減少2007萬千瓦。
本報記者掌握的數據顯示,1-8月份,全國電源工程投資2098億元,同比增長6.7%。水電、核電投資同比分別增長34.9%和30.1%,火電、風電同比分別下降10.3%和13.7%。水電、核電、風電合計投資額比重維持在65%左右水平。
“電力投資之所以力度放緩,一是受國家宏觀能源戰略調控影響,二是火電企業自身負債率提高,銀行信貸政策收緊,投資力度有所減少。”
在2011年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國家能源局明確表示,“十二五”期間,“將合理控制火電規模”,這是今年火電投資規模、裝機增速雙降的政策因素。
此外,“發電企業虧損程度加深,很多火電企業資金周轉困難。”郝衛平說。中電聯報告此前報告稱,1-7月份,五大電力集團火電業務虧損達180.9億元。
中國國電集團總經理朱永芃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國電集團燃料成本占火電發電成本的72.9%,標煤單價每上漲1元/噸,影響利潤1.3億元;央行每加息25個基點,公司利潤將減少近1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