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北京地鐵9號線周日試運行 施工難度世界最高

時間:2011-09-22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本周日,9號線南段計劃開始為期三個月的空載試運行,年底有望通車。

      本周日,9號線南段計劃開始為期三個月的空載試運行,年底有望通車。盾構穿越超大粒徑卵漂石層、首次長距離穿越湖泊、首次長距離下穿鐵路編組站……地鐵9號線堪稱目前世界上工程難度最大的地鐵線路。

為保證按時通車,工人正抓緊施工

   9月25日具備試運行條件

  據北京市軌道交通建設管理有限公司第一項目中心副總經理王毅宏介紹,先期開通的9號線南段從郭公莊站至北京西站站,共9站,全長10.8公里,屬于房山線“尾巴”的大葆臺站至郭公莊站,為1.8公里,因此年底通車總里程為12.6公里。

  8月26日,9號線南段開始動車調試,由于工期緊張,調試也是“非常規”操作,通一段調一段。本月25日,將與8號線二期北段同時開始空載試運行。

  昨天,記者在北京西站地下二層的9號線站臺層看到,幾十名工人正在施工,目前站臺主體已完工,站內地磚已鋪設完畢。站臺南北大約有200米長,工人們正在忙著安裝安全門。

  9號線南段與去年年底開通的房山線貫通運營后,兩線仍屬于“脫網”運行。但這并不影響其北京西南主要干線的“地位”,屆時,房山線的運營效率和對市民的吸引力都會加強,對緩解城區西南交通壓力作用巨大。

   盾構改暗挖 南段增11座豎井

  9號線全線設13站,原計劃2012年9月通車試運行。后來出于緩解中心城區交通擁堵的需要,去年底調整為9號線南段于今年提前開通。

  “這就要壓縮工期,整個工程都要采取‘超常規’的掘進方式。”王毅宏說,正常施工,是采取盾構法均衡推進,但這樣工期較長。9號線南段采取盾構和暗挖同時進行,新增加豎井(暗挖工作面)11座。

  比如難度較大的豐臺北路站至六里橋站,整個區間原本1個豎井,現在又增加6個,“一個豎井就是4個工作面,7個豎井加上兩端的車站,也就是同時30個工作面開挖。”暗挖法從豎井兩頭開挖,一個月掘進2250米(雙向),區間結構施工2500米,創下了世界紀錄。

   車輛段 “堅固” 頂上建高層住宅

  9號線設車輛段一處,位于郭公莊,其結構很“特別”。以往的車輛段都是采用鋼結構排架,沒有特殊要求。但郭公莊車輛段為了利用土地,在車輛段樓頂要進行房地產開發,因此運營庫都采用勁性鋼結構、混凝土材料,對承重要求很嚴格。

  據了解,9號線車輛段的地上,將矗立起8棟23層高的住宅。由于地面上是超高層設計,因此車輛段的地基格外堅固。地下一層單層高10米,大梁均為1米×2.5米的超大混凝土柱。

  車輛段建成后,地下一層為車輛段的聯合檢修庫,地下二層為小區車庫,3層以上才是住宅,這樣也有效阻隔了車輛回庫產生的噪音。

   穿越玉淵潭 列車在地下“爬坡”

  長距離穿越湖泊,也是9號線施工過程中遇到的一大難題,這個湖泊即玉淵潭公園內長達近400米的永定河引水渠、玉淵潭東湖和北小湖。

  9號線在這里有一段水下隧道段,比北京目前所有的地鐵線路都要深至少10米,隧道最深處距湖底還有20余米,而玉淵潭東湖水位最深處達4米。因此地鐵列車在這里有一個先下坡再爬坡的過程。

  從項目部掛在墻上的示意圖記者看到,通車運營后,列車從軍博站出站后就開始走下坡,大概900米到達玉淵潭東湖,然后繼續往下走310米,到達最低點,此處離湖底23米。然后列車開始往上爬坡。滿載旅客的地鐵列車,怎么在湖底爬坡?施工方北京城建集團9號線6標段項目經理商嘯旻笑著說,軌道交通對坡度有設計規范,極限值一般不能超過30%。,9號線穿越湖底的隧道上下行最大坡度分別是22%。和26%。,也就是說,最大坡度列車前行100米的距離爬坡2.6米,這個坡度對列車上的乘客來說幾乎沒有感覺。

   超強盾構機 “破解”堅硬卵漂石地層

  施工中原計劃在保持玉淵潭東湖湖水原狀下,采用盾構機地下一次穿過,但施工中又遇到了盾構的“世界性難題”——該段盾構區間與其他地區的砂卵石地層相比,具有超大粒徑漂石、卵石含量高、硬度大,地層穩定性差等特點。

  商嘯旻指著一張粒徑1米多的大漂石圖片說,“像這種粒徑的漂石在地下隨處可見,盾構機掘進每環(1.2米),至少能發現4塊以上。”在這種地質條件下,每一米掘進對盾構機來說,都會帶來非常大的磨損。商嘯旻說,正常土質層掘進幾公里,對刀盤、刀具也不會有太大影響,但在這個區間,每160米至180米就要更換一盤刀,普通盾構機在這種地質條件下根本就是“不堪一擊”。2007年,施工單位北京城建集團向全世界公開招標,不少知名廠商在了解情況之后自動退出,最終與歐美廠商研究,量身定制了這臺盾構機,在國內僅此一臺,配備了特種鋼材的刀盤,其鋼材強度是“鳥巢”用鋼強度的1.5倍。

   與房山線“同臺換乘”

  9號線還有一大特點,就是換乘站多:13個站中有9個換乘站。其中,國家圖書館站與4號線換乘,白石橋南站與6號線換乘,東釣魚臺站與3號線換乘,軍事博物館站與1號線換乘,北京西站與7號線換乘,六里橋站與10號線換乘,七里莊站與14號線換乘,豐臺南路站與16號線換乘,郭公莊站與房山線換乘。

  據王毅宏介紹,年底與房山線貫通運營后,郭公莊站將形成一座“雙島四向”的換乘站,即同方向同臺換乘。其中,9號線的兩條軌道位于中間,房山線的兩條軌道位于兩側,兩條線的上下行軌道分別形成兩座“島”式車站。由于郭公莊站為房山線的終點站和9號線的始發站,因此換乘時兩條線的同方向列車共享一個站臺,乘客只需“轉身”即可完成換乘。

   “九宮格”設計凸顯簡約文明

  4月起,9號線南段車站開始分批裝修,全線裝修設計理念確定為抽象“九宮格”,即我國書法史上臨帖寫仿的一種界格,同樣也是現代多元化模式的設計基礎與模板,變成了寫實的格子造型與框架形式的設計處理,凸顯現代化工業科技與簡約文明。

  在裝修中,全線車站地面采用灰色花崗巖,墻面由瓷磚、防劃鋁板等組成,具有無污染等環保性能。

  此外,全線根據所處位置,按照標準站、重點站進行了色彩定位。其中,作為標準站的白石橋南站、東釣魚臺站、六里橋東站,由于地處成熟區域,國家機關居多,以暖紅基調為主;七里莊站、豐臺東大街站、豐臺南路站,都地處生態居住區及商圈,因此設定為青、綠、藍色;科怡路站、郭公莊站因緊鄰未來的商務科技之城,因此,設定為充滿幻想的藍紫色。

  軍事博物館站(明年通車)、北京西站站、六里橋站、豐臺科技園站為樣板站,4個站的裝修方案中分別加入了軍事、文化、交通、科技的內涵。其地面與墻面設計為淺灰色,天花板色彩分別設定為黃、黑、灰、藍。

  顏色區分使得對各站的指向性更強,乘客即使不下車也可知自己“身在何處”。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