崗位工資漲三成仍有20%的崗位招不到人
“人力成本同比增長了30%以上,但是仍有20%的崗位招不到人。”昨天,中國CEO俱樂部、物流俱樂部多位成員向商報記者感慨經營環境不好。上海國際貨運代理行業協會秘書長則宣布,受制造業、出口業的影響,物流業已經結束快速擴張期。
“85后”不愿背井離鄉賣苦力
中國CEO俱樂部、物流俱樂部一家上海物流公司總經理告訴記者,該公司截至今年8月份,人力成本已同比增長30%以上。“去年這時候,員工月工資1500元-1600元,現在至少2000元,一些主管、骨干的月工資漲到了3000元左右。我們還根據政府要求,把員工的綜合保險費從每月200元增加到500元-600元。”這位總經理稱,上海物流業大多實行這種薪酬標準,但是全行業的用工缺口仍然達到20%。“除了辦公室文員不怕招不到,一線的司機、裝卸工崗位都缺人手。”
與傳統制造業一樣,上海物流業也是一直從外省市農村招收員工,逐漸取代了用工成本更高的上海戶籍員工。“農村的‘80后’、‘85后’顯然沒有‘60后’、‘70后’愿意吃苦。尤其是‘85后’的即使來上班,往往做2個月就辭職了,說是投奔更好的地方去,或者干脆回家。”這位總經理分析,全國“80后”、“85后”的生活條件普遍優于上一代。隨著沿海產業向中西部轉移,外省市“80后”、“85后”不必背井離鄉來上海打工,導致上海勞動力密集型企業的勞動力來源銳減。“再加上國家免除了農村稅費,‘60后’、‘70后’在家務農也很劃算了。”
廉價勞力支撐時代終結
這位總經理表示,物流企業近期不可能繼續提高工資。“主營的運輸業需要花費很大力氣,卻沒什么利潤,倒是相對省力的倉儲業務有利潤。總之,我們做死做活并不賺錢。”
上海中外運國際貨運代理公司總經理尤申向記者進一步披露,“上半年中國社會物流總費用為3.7萬億元,同比增長18.5%。其中,二季度增幅比一季度提高0.6%,比去年同期提高0.7%。中國的物流成本要比世界平均水平高1-2倍。”原因是,全國物流業的原材料、燃料、動力價格上升;貸款利率上調;企業資金使用效率較低。而上海另一家民營物流公司總經理更直指公路通行費過高、罰款過多,加劇物流業負擔。
“中國物流業的快速擴張期已經結束了,因為依靠廉價勞動力支撐的中國制造業、出口業已經結束了以往二位數的增長。”上海國際貨運代理行業協會秘書長承認,上海物流業正面臨困難。
“我們今年1到8月在籌備中國CEO俱樂部.物流俱樂部過程中,認識到應該積極整合和優化現有物流設施資源,提升競爭力。既然油價高居不下、人工成本逐年上升,就得切實降低車輛空載率。”該俱樂部一位副會長告訴記者,他們的成員都是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歷屆學員中的物流從業者,有必要注重提升競爭力,充分應用物流新技術和信息交換新手段對冷鏈、化工及危險品、鮮活農副產品等國民經濟需要的專項服務進行探討、整合、創新,開拓新的國內物流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