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工業是當今世界全球化程度以及與其他產業關聯度最高的產業之一,如何進一步推進中國汽車產業國際化,日前記者就此專訪了商務部機電和科技產業司司長張驥。
記者:請從進出口貿易的角度,談談中國汽車產業國際化發展現狀?
張驥:從進口情況看,2001年至2010年,中國汽車產品進口從55億美元增長到565億美元,年均增速近30%,其中自德國和日本的進口占總量的30%。10年來,整車累計進口近300萬輛,年均增長達到31%,累計進口額達到了1008億美元,年均增長高達37.4%。零部件累計進口1262.8億美元,年均增長24%。
從出口情況看,中國汽車產業處于較快成長的階段,取得了明顯的進步。10年來,中國汽車產品出口從26億美元增長到310億美元,年均增長達到31.3%,其中整車累計出口達到了290萬輛,年均增長速度達到了46%。累計出口額352.4億美元,年均增速近48%,覆蓋了180個國家和地區,主要以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為主,產品主要是中低端轎車和商用車,表現出了較好的比較優勢和競爭能力。零部件累計出口額超過了1183.8億美元,年均增長28.8%,覆蓋了210個國家和地區,主要是面向發達國家的后市場,轉向節、輪轂等部分零部件產品已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
記者:您覺得當前影響我國汽車產業國際化發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張驥:當前,中國汽車產業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面臨著新的情況和挑戰,從外部情況看,汽車產業國際化賴以發展的兩大市場基礎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一是全球市場緩慢增長將是一個中長期的趨勢。二是汽車產品國際化競爭將進一步加劇,中國傳統成本競爭優勢將逐步發生改變。同時,中國汽車產業整體實力還不強,包括產業集中度偏低,產品結構不合理,競爭秩序有待進一步規范,研發投入嚴重不足,創新能力不強,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方面有待進一步加強等,特別是我們零部件的出口還主要集中在跨國采購鏈的低端位置,汽車零部件的出口主要是輪轂、車輪、轉向節等勞動密集型的機械類和部分機電類的產品,而進口零部件多為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關鍵零部件,變速箱,發動機等關鍵部件占比達到了60%。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約束了中國汽車產業國際化的發展。
記者:怎么辦?
張驥: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上述的問題在相當程度上也是中國汽車工業現階段的特點,也是我們下一步發展的潛力之所在。從中長期看,汽車產業發展的目標是在“十二五”期間保持持續較快的增長,出口總量累計將達到3500億美元左右,進口將達到4000億美元左右,為此,我們將采取積極措施,務實地推進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國際化。一是實施積極的進口促進戰略,支持企業采取多種國際合作的方式,引進先進技術,關鍵零部件與設備,著力消化吸收與再創新。加大信息化與汽車產業的結合,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升創新能力,鼓勵有實力,有條件的外企來華投資合作。二是務實地推進走出去戰略,穩妥推進企業通過合資、合作、并購等方式在海外建廠設點,有效合理的配制全球資源,引導企業通過多種形式建立境外營銷中心和營銷網絡,完善產品的零部件供應,維修服務體系,加大品牌建設的力度。三是以國家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以及基地企業為主要的載體,推動中外零部件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聯盟與合作,力爭將出口基地建設成為中國汽車工業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平臺,世界汽車產業轉移的重要承接載體,保護知識產權、維護消費者利益的促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