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席卷全國的'電荒'浪潮可謂是來勢洶洶,經久不息。在浙江更出現了罕見的淡季用電荒。早在今年四月,浙江已出現自04年與來最嚴重的電荒,全省電力缺口大概在200萬千瓦到300萬千瓦,自8月中旬起,浙江省采取措施,錯避峰負荷300萬千瓦,然而直到9月,其用電缺口仍達200萬千瓦,眾多中小企業仍處于拉閘限電狀態。
這次持續近五個月左右的電荒,可以說是近七年來最嚴重的一次電荒,出現時間早,極具破壞力,并且持續至今仍無消退跡象。作為高耗能的機電企業,長久以來,電荒都像'緊箍咒'一樣,讓機電企業無法擺脫,并經常帶來陣痛。
隨著國家節能減排的力度加大,落后產能的不斷被淘汰,機電企業能否轉變生產方式,減弱電荒的破壞性,關系著企業在日新月異的產業調整中能否站穩腳跟,保持動力,是關乎其生死存亡之大事。
電荒來臨 產生原因復雜
關于出現嚴重電荒的原因,各種新聞報道反映出的觀點呈現出復雜多樣的特點,各行業人士眾說紛紜,在這些觀點中,機電在線小編總結兩點具有共性的原因。
一,能源緊缺。不斷走高的國內煤價,使得沿海地區電廠燃煤機組大面積陷入發電虧損困局,煤荒造成電荒。而除市場調節價格之外,也不能排除人為干預能源生產,據央視9月8日《經濟半小時》報道稱,目前行業項目壟斷,煤電競爭不足,導致人為制造資源瓶頸,抬高煤價。
另外,電網建設滯后,外來電難以送入的情況也使一些地區'忘電興嘆',浙江發改委一位官員指出,電源建設跟不上電力需求的增長,這是浙江電荒的最根本原因。
二,能源生產滿足不了增長過快的能源消費。來自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2251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2.19%。同一時期,全國規模以上電廠發電量22166億千瓦時,比去年同期增長13.5%,顯然,電力的供需雙方都在飛速地增長,只不過在多個南方省區,用電需求跑贏了發電量。
國家電網公司負責人表示,高耗能產業'抬頭'是用電增加的重要原因。去年迫于節能減排達標壓力而受到抑制的高耗能產業產能集中釋放。一季度,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業的用電增長對全社會用電量的貢獻率超過三成。
應對電荒 節能減排是方向
每當電荒出現的時候,對于機電企業來說,無疑都是很大的考驗,電荒似乎是機電企業的'緊箍咒',無法擺脫,每每出現必定受傷。
作為高耗能產業,拉閘限電必定制約機電企業的生產進度,很多企業在電荒期間,不敢隨意接收訂單,而一些企業為了保證生產,則選擇購買發電設備自行發電,而一般企業使用的柴油發電機,每發一度電的成本在1.5~2元之間,遠遠高于平時購電價格。
目前很多企業應對電荒的措施多治標不治本,電荒源于社會經濟環境和政府政策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影響,一方面政府需要加快建設電源項目,同時扶持新能源產業,另一方面企業自身也要以發展的眼光進行戰略部署,想辦法提高生產效率,保證節能減排和產量的良好平衡。
據機電在線小編了解,國務院日前下發《'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作為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和社會轉型的重中之重,未來5年,我國節能減排的力度更大、標準更高、相關促進措施也更有力。這表明對于機電企業,節能減排的壓力也會不斷增大,隨著國家淘汰落后產能的步伐加大,客觀上要求企業必須轉變生產方式,提升技術,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才能不落后于產業趨勢,不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