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華立儀表:智能電表發展需利潤保證

時間:2011-09-08

來源:華立儀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導語:華立儀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立儀表”)在國家電網今年連續幾次智能電表招投標中均有不俗表現,在最近兩次招標中均名列中標數量排名第一。

  隨著今年進入智能電網全面建設階段和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工程的實施,智能電表市場容量逐年擴大,而智能電表這塊蛋糕是否如市場人士所想象地那般誘人,抑或是又一次概念炒作?帶著這樣的疑問,記者對華立儀表集團總裁郭峻峰博士進行了專訪,巧合的是郭博士在采訪前剛剛被選舉為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電工儀表分會輪值理事長,他說,“這樣我就更該從行業健康發展的角度來談智能電表問題了。”

  記者:由“低價中標”招標模式到“次優價中標”的改變對企業和行業有何影響?

  郭峻峰:對于企業來說,一開始就要能夠適應國家電網“低價中標”模式是非常困難的。09年底開始的國家電網集中招投標采購就像一臺“攪拌機”,把電能表市場進行了重新洗牌。經過兩年時間,國網和參與招標的企業都進行了調整,各企業都變得愈加理性。到目前為止,國家電網進行了六次招投標規則的大大小小的更改,最明顯的一個變動是從原來“最低價中標”調整為“平均價中標”。目前從整個市場情況來看,行業發展仍處于殘酷的淘汰階段,國網綜合考慮電能表制造商的產能、質量、履約率、產品價格、服務等因素,使得一些小企業承受不住,逐漸遭到洗牌,這方面對于像華立這樣的大型電能表制造商是利好。但由于國網統一招標導致產業的毛利率偏低,對于整個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是不利的,企業長期發展需要在研發和未來新產業新技術上持續投入,如果由于毛利率偏低而導致企業對研發投入偏少,從長期而言,就會損害整個行業的競爭力,不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

  孫子兵法里有一句話,勝兵先勝而后求戰,敗兵先戰而后求勝。國網統一招標嚴格秉承“公開、公平、公正”的招標規則,而且規則的更改也是越來越趨于合理和科學。對于任何企業來說,想在統一招標取得好的業績,必須研讀國網招標的規則和規律,做好各項準備工作,提升企業的綜合實力,提出最為合理的報價,就一定能夠獲得更好的業績。

  記者:智能電表需求量的驟增對企業的發展有什么樣的影響?企業如何在同業競爭中脫穎而出?

  郭峻峰:對企業的綜合實力要求越來越高。隨著需求量得驟增,能否滿足訂單要求按期供貨,成為考驗企業產能和供應鏈體系是否健康的最大問題。而另一方面,隨著產能急劇擴張,上游元器件廠商無法跟上產能需求,也會對企業的產能形成制約因素,并可能提出更為苛刻的要求,例如提高價格,現款現貨等。智能電表企業很像夾心餅,既要面對國網各省局的供貨壓力,也要面對上游元器件廠商的壓力。加上國網統一招標導致回籠時間拉長,資金周轉速度減慢,企業資金占壓嚴重,智能電表企業發展面臨更加艱巨的挑戰。同時,由于集中采購的原因,導致供貨地域擴散至全國,這就對企業售后服務提出更高要求,以前區域型的小企業無法適應也可能逐步淘汰。還有最根本的一點,智能電表企業不能出現任何批量性的嚴重的質量事故,一旦出現,至少會短時間內缺席市場競爭。

  由于招標數量巨大,導致一些企業中標后無法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產品的生產,所以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國網公司除了在招標價格規則上趨于理性外,在中標比例和中標金額上限也有一定的限制。華立儀表的戰略思路是確保企業處于第一集團軍,從近幾次的招標情況來看,華立儀表在招標數量上處于第一的位置,但中標金額只有第四,雖然與前三名差距不大。但這也給企業管理層有了更多改善的空間,即要繼續增強研發實力,在現有的產品結構中,提升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價格高的產品比例。

  記者:完成五年智能電表集中采購后,是否存在市場空間驟減的危機?企業三年后的發展道路在哪里?

 

  郭峻峰:我個人認為不會存在驟減的危機。目前國內智能電能表的設計要求是十五年壽命,但實際運行情況是五至十年之后開始輪換,保守估計全國現在的電能表保有量超過5億只,每年會存在巨大的輪換市場。除了輪換市場之外,還存在巨大的新增市場,只要有新的建筑拔地而起,內部就必須使用電表,所以,我相信市場依舊會保持一定的規模,這個數量每年大概會達到和超過一億只。

  對于華立儀表來說,不會盲目的坐等輪換市場。第一,近年,華立儀表已經在深圳、重慶、泰國、印度、烏茲別克斯坦、印尼等多個地區和國家建立了制造工廠,并形成了覆蓋中國所有省市自治區及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營銷網絡。集團的海外業務占總業務量只有20%,希望通過企業持之以恒的海外戰略,能夠將這個比例提高到30-35%,到這時,華立儀表也可稱之為全球化企業。第二,公司投資10億元興建的華立科技園應用國內外一流的裝備技術、信息技術與管理技術,努力構建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智能化研發與制造基地?,F公司總生產能力達2000萬臺以上,是全球最大的電能表產品制造基地。智能電表是華立儀表集團的核心產業,集團高層在穩健發展核心產業的前提下,針對未來智能電網的發展,在企業新產品戰略上進行了前瞻性布局,會在配電自動化,自動校表,智能小區、智能家居等產業進行持續性的投入。去年底,我們與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聯合成立中科院電工所華立技術研究中心,開展電動汽車充電站與智能電網電能計量關鍵技術的研究開發,推動行業核心技術研發、成果孵化和新技術轉化,加快實現實用化和產業化發展,為我國電動汽車充電站與智能電表行業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記者:國電南瑞和山東魯能等企業曾經參與招標,但由于品牌沒有過往業績而未中標,他們是否會成為今后市場的黑馬?

  郭峻峰:首先,這是一個開放的市場,相信隨著智能電網的發展,會有越來越多的競爭對手參與其中,但他們的加入不代表改變整個市場格局。第二,我個人認為國網統一招標的智能電表業務雖然是一塊蛋糕,但由于毛利率偏低,談不上是一塊有大量奶酪的蛋糕。從去年市場情況來看,很多電能表制造是虧損的。我認為這些企業介入這個行業是想利用自身的影響力去做更高附加值的產品,發展海外市場,比如魯能與GE的合資企業。另外從運行經驗上看,他們作為新進入的競爭者,將缺乏產品掛網的運行經驗和數據,40年歷史的華立儀表已經先后有超過1.5億只以上的電能表的運行經驗,這是這些企業所不具備的。

  記者:您職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通信企業供職,現在轉到電表行業的初衷是什么?

  郭峻峰:在我的職業生涯里,大部分的時間是在移動通信領域工作。移動手機的普及使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巨變,這次產業革命可以說將人類帶入了不同以往的時代。而我也比其他人更深地介入其中,因為我有幸參與了中國第一條手機生產線的建設。而我認為下一次最優可能的產業革命就是智能電網。智能電網會帶給人類又一次新的體驗式的革命,這是一次能源和信息結合的革命。智能電表是智能電網領域微小的組成部分,但也同樣是一個基本核心單元,智能電網的商業模式還沒有完全成形,它所會產生的巨大能量還暫未釋放,所以我個人也不想錯過這個富有挑戰性的機遇,希望可以更多地參與智能電網所能帶給人類的奇妙體驗。

  記者:作為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電工儀器儀表分會輪值理事長,您從行業角度想說些什么?

  郭峻峰:為促使這個行業健康發展,需要競爭環境更加公平、公正、公開,需要合理的利潤來保證。當眾多企業面對具有巨大想象空間但同時也是非常不確定的智能電網的未來,沒有足夠資金的投入,企業很難接受這樣的挑戰。因為智能電網的發展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企業要拿出資金投入,就必須在現有的行業中有合理的利潤。所以,還是希望在招標價格上能夠再有所回升,使得企業有合理的利潤,也能夠保證對未來研發的投入。

  第二,未來技術標準的引導越來越重要,也希望在行業內制定標準時能夠提前,在與國際標準接軌的同時,讓更多的中國企業參與其中,同時能夠預留足夠的時間讓企業進行試驗和掛網運行,以保證智能電表產品和電網的持續安全可靠地運行。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