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電力上市公司來說,2011年上半年過的有些艱難,從財報中足以管中窺豹。主要電力公司的財報中,多項指標都比較拔尖,不僅財務費用遠遠高于其他90%以上的上市公司,企業應收賬款一項也是很值得一提。
根據WIND數據統計,2011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中企業應收賬款一項中,大唐發電(601991,股吧)(601991,SH)位列老四,應收賬款金額達到48億元,華電國際(600027,股吧)(600027,SH)排名第六,接近19億元。
而與財務費用完全相反的是,高額的應收賬款給企業帶來的風險并不大。“企業的規模是與應收賬款成正比的,由于電力行業的行業特殊性,一般來說,都是先給電網供電,后結算金額。自然產生了應收賬款。”中信證券(600030,股吧)電力行業分析師吳飛指出。
華電國際董秘周連青則指出,“雖然應收賬款也有收不回來的可能性,但對于華電國際來說,由供電產生的這部分費用100%是可以收回的。”
大唐發電居首
應收賬款達48億
在眾多發電企業中,大唐發電的應收賬款金額是最高的,達到48個億。
在這48個億當中,主要的債務人分別是電網和電力公司。其中,來自于華北電網有限公司的應收賬款金額最多,為19億元。廣東電網公司的其次,約為10億元,7.56億元來自于國家電網公司,6億元為浙江省電力公司欠款,福建省電力公司欠款同樣接近6億元。
可以看出,電力企業的多數應收賬款均來自于供電方面。國內用電多數仍采取“先供電,后交錢”的方式也決定了電力企業總有一部分錢不可能是當下收回。先欠著,不過時間不會太長,多數期限都是一年以內。
華電國際的應收賬款金額同樣很高,光來自于山東電力集團公司的應收賬款就達到了近19個億,綜合排名第六。
對此,中信證券電力行業分析師吳飛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指出,電力企業的應收賬款高,說明企業的發電供應量大。而發電企業和電網的結算多數是月結的,進入下一月開始接上個月的金額,這樣一種行業的特性使得電力行業的應收賬款出現非常正常。
“確實是這樣,并且,多數發電企業的規模與它的應收賬款是成正比的。公司規模大,供電總量就大。”華電國際董秘周連青也表達了和吳飛同樣的看法。“但電力公司每月的發電量也不是固定的,也有剛好是在公司發財報的上一月供電量很大,欠款沒有回來導致應收賬款金額高的情況。”
而對于華電國際來說,雖然上半年火電業務繼續虧損,但公司認為,隨著國民經濟總體的平穩增長,電力市場需求保持穩步增長的態勢,國家加大對電煤重點合同執行情況的干預力度,以及本公司大部分區域上網電價得到調整,煤電機組邊際貢獻的提高。發電量的增加,為公司2011年下半年實現減虧、扭虧創造了條件。
電量增加了,而在電費回收率這個問題上,企業卻并不擔心。
供電欠款仍有壞賬風險
在電費回收率這個問題上,多家發電企業并不擔心,很是樂觀。
對于華電國際來說,董秘周連青表示,“幾乎是100%全部能收回來,期限通常在一到兩個月。現在的用電很多大城市已經實現先交錢后用電,中等以下城市仍舊是先用電后交錢。”那么對于電網來說,“若是人家收回電費了,自然我們的欠款就歸還了。只是前后的問題。當然,偶爾也會有收不回來的可能,但在用電這塊很少。”
而記者發現,這種偶爾性在大唐發電的2011年中報中出現了,來自于安順供電局的應收賬款沒有收回,并且預計收回的可能性極小,雖然金額不大。
而記者也在大唐發電的2011年中報中同樣發現,應收賬款中不僅僅有來自于電網和電力公司的,還有其他一些公司的欠款。并且,公司也明確指出,該部分欠款屬于壞賬,預計收回的可能性極小。
看來,供電方面的應收賬款對于電力公司來說,雖然多數不會出現收不回來的風險,但少數還是會出現欠款不還的情況。
在大唐發電上半年的財報中顯示,來自于山東煙臺福泰熱電有限公司、重慶森電電氣自動化有限公司等55家公司在內的應收賬款收回的可能性極小,公司已經以100%的計提比例做了壞賬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