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影響
1、國家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宏觀經濟調控政策已由“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轉向“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抑制通貨膨脹成為當前宏觀經濟的首要任務。
2、油耗準入等多項政策的實施影響
營運車輛油耗管理政策、商用車準入管理政策、生產一致性管理政策等多項政策的加嚴和逐步實施,對商用車市場的快速發展起到降溫作用。
3、汽車下鄉以舊換新等政策退出
隨著汽車下鄉、以舊換新等優惠政策的逐漸退出,對商用車市場的銷售也產生了一定影響。
二、油價上漲過路過橋費增加成本
1、油價漲不停購車無激情
2009年至今,國家共對成品油價格進行過7次調整。現在燃油費用已經占到所有成本的60%以上,物流企業對于油價上調的消化余地越來越小。
2、各種各樣的過路過橋費負擔重
在整個物流的流程中,利潤過多地向道路交通等部門傾斜。當下物流行業毛利率普遍在10%以下,高昂的過路過橋費與亂罰款、濫收費成為物流業沉重負擔。
3、物流成本越來越高的“痛”
過高的成本一直是制約物流行業發展壯大最大障礙,中國的物流成本要比世界平均水平高1—2倍。
三、排放升級導致潛在用戶持幣待購
是繼續選擇排放的政策空子,還是購置新排放要求但價格上漲的卡車,潛在消費者會產生這種猶豫,每次排放升級到會導致市場波動。
1、傷不起的國Ⅳ排放升級之路
商用車,尤其是重卡的國Ⅳ排放標準實施,遲遲是個“老大難”問題。一開始預計是今年1月份開始實施,現在傳聞將推遲2012年上半年,甚至推到2013年。
2、國Ⅳ排放推廣之路“關卡”多
據了解,在國內已經實行國Ⅲ排放標準的情況下,仍存在執行不力的情況。在基礎都沒有打好的情況下,要在全國強制推行國Ⅳ,難度很大。
四、國際大形勢的影響
1、日本地震的影響
與乘用車一樣,商用車一些核心部件也還是需要從日本本土進口,國內一些企業在經濟一體化與產業鏈的作用下,其生產能力或生產計劃也因此進行了調整,表現在商用車市場上就是暫緩需求。
2、北非中東政治動蕩影響
近期北非中東地區政治局勢動蕩不安,給我國商用車在當地的出口和組裝生產造成了巨大負面影響,國內眾多汽車出口企業對這些國家政經形勢變化極為敏感,當前主要出口地區政局不穩定,使商用車出口前景面臨諸多不確定性。
五、汽車產業正在逐漸回歸理性
1、車市回歸理性增長
上半年車市銷量放緩,這是中國車市告別“政策市”以后進入到理性增長的表現之一,也是汽車企業需深耕中國汽車市場的一個信號彈。在中國車市“非常態”的狂飆猛漲“點剎”之后,二三線城市將有望成為未來中國車市增長的主導力量。
2、調低全年汽車增長預期到5%
相比年初的產銷預期10-15%,中汽協近日已經開會研討,把此前的全年增長預期調低到5%。這是一個更為符合實際和切實的心態,相比前兩年的高增長,汽車市場需要回歸理性,需要練習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