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道部財務司8月1日于上海清算所網站公布了《鐵道部20111年上半年主要財務及經營數據報告》,報告顯示,鐵道部上半年營業總收入2525.5億元,總成本(含稅金)3473.3億元,盈利42.9億元,總負債首破2萬億,負債率為58.53%。
根據這個報告,鐵道部今年二季度實現扭虧。此前,鐵道部發布的一季度財務數據報告顯示,一季度鐵道部虧損了37.6億元。據此,如果上半年實現盈利42.9億元,二季度鐵道部應該實現盈利80億元。這是一個神奇的結果,鐵道部又創造了一個奇跡。
人們一般習慣性認為,一個企業的運營和財務狀況,大體應該處于相對平穩的狀態,大起大落顯然是經營的大忌。但這個習慣性認識之于鐵道部,卻完全不適用。實際上,以“上躥下跳”來概括鐵道部近幾年的財務狀況,不僅形象而且切合鐵道部的實際。而其變臉速度之快,幾乎讓人跟不上其變化的節奏。根據鐵道部2010年的財務報告,2010年總收入為6857.01億元,較2009年的5521.77億元增長了24.2%;營業利潤655.55億元,較2009年的626.98億元增長了4.56%。看上去好像還可以,但是,2010年的稅后利潤卻僅為1500萬元,較2009年的27.43億元同比大幅度下滑99.45%,其下滑速度,簡直讓人瞠目結舌。
相較于6800多億元的總收入,同時慮及高度壟斷的鐵路市場,1500萬元的盈利,說起來不知是否會有那么點難以啟齒的感覺。
上躥下跳還表現在其他年份。2007年,鐵道部盈利87.2億元,但是緊接著2008年,又虧損了129.51億元。如果將2007年至2010年這四年鐵道部的盈利數據連線,其波動幅度和大起大落,遠超股市。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鐵道部的盈利出現如此劇烈的起伏?
上海理工大學會計學教授陳玉菁表示,鐵道部第一季度虧損,而上半年盈利的主要原因是毛利率上升。營業收入減去主營業務成本,再除以營業收入即為毛利率。
如果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原因未變化的話,一般可認為:一是存貨積壓引起毛利率提高;二是銷售價格提高引起毛利率提高。從鐵道部近三年的財務報表來看,其存貨積壓數據呈連續上升。
對于今年一季度虧損的原因,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表示,虧損主要原因是原材料價格上漲和柴油價格上漲。今年一季度柴油價格較上年同期每噸增加近千元,僅此一項增加鐵路企業成本15.5億元。但是二季度扭虧并使得上半年盈利,原因又何在呢?虧損和盈利變化如此之快,鐵道部肯定有什么常人所無法理解的訣竅。應該注意的是,上半年42.9億元的盈利,還是屬于毛利。這不能不讓人心生懷疑,鐵道部上半年的稅后利潤,究竟幾何?
據報道,就在鐵道部宣布上半年盈利的同時,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如果扣除鐵路建設基金,鐵道部今年上半年將不是盈利42.9億元,而是虧損將超過250億元。其質疑的依據是,“去年全年征收的稅后鐵路建設基金為613.39億元,而今年鐵路貨運量比去年只多不少,因此今年上半年征收的稅后鐵路建設基金至少有300億元”。
由此,鐵道部在今年上半年,究竟是盈利了,還是繼續虧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