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學成功自主研制出了系列新型微波冶金反應器,并在國內外首次建立了微波冶金大型化、連續化、自動化的微波高溫生產線。7月4日,《微波在冶金中應用的基礎理論研究》獲得2010云南省科技進步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受到表彰,此前,《新型微波冶金反應器及其應用的關鍵技術》也榮獲2010年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微波冶金也被稱之為綠色冶金,是取代部分高能耗、高污染冶金工藝,促進冶金工藝節能減排降耗的有效途徑之一。但是,由于微波反應機理研究的嚴重滯后,微波在冶金中的應用領域難以拓展,產業化進程推進很緩慢。為破解這個難題,昆明理工大學彭金輝教授帶領的團隊,在多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項目和省部級項目的支持下,圍繞微波在冶金中的新應用,系統深入開展了干燥、煅燒、浸出、還原和冶金用材料制備等技術的原理研究,開發冶金新技術,改造傳統工藝,提升冶金產品深加工水平。歷經22年,成功自主研制出了系列新型微波冶金反應器,并在國內外首次建立了微波冶金大型化、連續化、自動化的微波高溫生產線。
數據表明:他們研發的微波冶金技術在產業化運用中顯現出絕對優勢:微波高效干燥冶金物料噸綜合能耗為50至55千瓦時,而傳統蒸氣干燥的綜合能耗則為200至220千瓦時;微波加熱下銅的浸出率比傳統加熱的浸出率高出1倍;微波加熱條件下,原料消耗降低50%,整體成本降低30%—38%,黃金回收率提高2%。這一成功的微波冶金理論研究和新工藝開發將我國微波冶金推進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目前,該項技術已成功推廣到冶金、能源、化工、煙草等行業,并先后向西班牙國家碳材料研究所等結構和企業轉讓高水平的微波反應器、生產線及相關技術25項,累計新增產值9.76億元,新增利潤2.42億元,創造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