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1日至2日國務院召開小企業金融服務座談會后,一直為融資難題所困擾的部分能源企業,似乎增強了解題信心。這些企業中包括面對“環保從嚴令”和持續虧損雙重壓力的火電企業,也包括近年來產能擴大趨勢明顯而利潤率下滑的太陽能、風電等新能源企業。如何突破融資難這一瓶頸,今后資金支持將如何延續,是這些企業生存發展過程中無法回避的問題。
火電:三柄“利劍”高懸企業再融資受阻
盡管政府提高了部分地區的工業用電價格,但“十二五”期間,火電企業的壓力仍然不小?!痘痣姀S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即將出臺,火電環保標準仍然“從嚴”。面對近乎嚴厲的環保政策和繼續高升的資產負債率,火電企業盈利能力持續惡化,很難融得所需要的資金。
未來幾年,用電負荷持續增長、環保政策更加嚴格以及火電資產負債率逐步攀升,將成為高懸在火電企業頭頂上的三柄“利劍”。
政策從嚴機組運行費用攀高
“中國目前的環保形勢依然嚴峻,盡管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由于污染物總量增長,形勢進一步惡化?!眹姯h境保護研究院副院長朱法華在2011中國清潔電力論壇上表示。
“十二五”期間,電力環保形勢異常嚴峻。一是二氧化硫減排空間全面收窄,二是現有機組脫硝增容改造任務艱巨、脫硝改造任務進展緩慢。環保問題一直令發電企業頭痛不已。就在去年,華電、大唐在再融資過程中遭遇環保難題。自然之友等12家國內環保組織聯名致信環保部,提請環保部關注華電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和大唐國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在上市環保核查期存在環境違規問題。
然而,面對業界普遍關注的《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環保部總量司大氣處處長吳險峰在上述論壇中表示,標準已經通過了最后一次內部討論,從國家角度來講,排放標準不可能放寬?!靶碌呐欧艠藴室蟾鼑溃瑢γ摿蚝统龎m都是一個大的挑戰,目前很多電廠是做不到的?!眳请U峰表示。
這對本已連年虧損的火電企業無疑是“雪上加霜”。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秘書長王志軒此前曾專門撰文指出,火電企業因電煤價格持續上漲,加之煤電聯動不能及時到位,行業大面積虧損,生產經營困難,有些企業資金鏈甚至有斷裂的危險,排放標準提高所需要大量的資金和成本難以消化。
“如果從經濟性的角度講,脫硝、脫硫效率標準過高并不經濟,環保效益也達不到預期,因為隨著火電機組改造難度加大,運行費用也在不斷提高?!敝袊娏ζ髽I聯合會環境資源部副主任潘荔在論壇上表示。
虧損嚴重企業陷融資困局
“標準出臺后,如果補貼不到位,無異于在本就虧損的火電企業傷口上撒鹽?!眹┚搽娏π袠I高級分析師王威對記者說,“國家規定必須進行脫硝改造,火電企業買煤已經很困難,在此壓力下無疑要采取銀行貸款、融資等方式購買脫硝設備?!?/p>
對于五家發電集團而言,再融資是不得不做的“功課”。煤價大幅上漲導致火電企業全年利潤大幅下降,公司營業成本上升幅度顯著高于營業收入上升幅度。火電企業要想獲得可持續發展,必須再融資。
然而,受虧損的影響,火電企業再融資并不順利?!耙郧暗脑偃谫Y股價定得較高還有很多機構搶購,現在股價普遍定得較低,但募集到的資金還不如以前充足。”王威表示。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布數據顯示,1~4月份,全國電力行業利潤當年累計增速自2009年5月份以來首次由正轉負。火電企業資產負債率繼續高位上升,中部、東北地區各省份火電企業繼續全部虧損。1~5月份,五大發電集團火電業務繼續巨額虧損。
業內人士稱,由于火電企業虧損、負債嚴重,銀行貸款風險陡增,銀行給這些企業貸款比以前緊多了,以前發電企業向銀行貸款,利率通常能夠下浮10%左右,但現在利率還要上浮。目前,五大發電集團火電資產負債率均超過80%。
“我們建議火電的節能環保不能脫離技術,不能脫離經濟。我們要加快電價改革和火電投融資的機制建設?!迸死笤谡搲辖ㄗh。
但單靠火電資產融資的路徑顯然已經無法繼續,事實上,發電集團已經開始改變資本運作的路徑?!按笠唤y”式的整體上市思路已經被拋棄,以新能源等比較有吸引力的資產搭配火電資產一并作為募集資金購買的標的資產的方式開始實行。去年,五大發電集團紛紛瞄準新能源這個平臺進行再融資。
此外,除了企業自身融資之外,政府鼓勵政策也必不可少。《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配套政策——“十二五”火電煙氣脫硝電價優惠政策何時出臺及補貼標準如何規定等問題成為業界關心的焦點?!皣壹热灰蠡痣姂妹撓踉O備就要有相應的鼓勵政策,否則火電廠很可能會為了節省成本而閑置設備?!蓖跬f。
據吳險峰透露:“關于脫硝補償電價,目前正在計算成本,由于火電廠脫硝成本低于脫硫成本,所以其價格應該比脫硫要低?!倍皥绦械拿摿蜓a貼電價為每千瓦時1.5分。
光伏:補貼政策“變臉”技術吸引資本投入
火電企業頭頂“利劍”高懸,被認為能趁勢突進的光伏企業日子也不好過。6月23日,福建鈞石能源有限公司董事趙小勇告訴記者:“幾個月來,隨著歐洲太陽能補貼政策的‘變臉’,國內光伏產品價格下跌普遍達到30%?!?/p>
歐洲光伏補貼的下降,對長期依賴國外市場的中國光伏產業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打擊。整個光伏產業鏈市場價格全線下跌已是不爭的事實。業內人士認為,2011年業內企業間的市場競爭必然激化,價格戰即將到來,行業洗牌不可避免。如果光伏企業融資問題不解決,將很難進入下一個利潤增長點。
上游產業重組利潤下滑成融資風險
針對目前國內光伏行業領域80%都是小企業的現狀,中投顧問分析報告認為,企業的市場份額大多集結在缺乏技術門檻的組件和電池片環節,幾百噸的規模很難抵御價格戰,今年年底將是這些企業被淘汰的“大限”。
據了解,多晶硅產業作為光伏產業的上游,在經過2008年產能的高速增長和利潤到頂之后,迅速掉進了下降通道,因產能過剩和國際需求縮減帶來了收益率的大幅度下調。短短兩年的時間,毛利率由之前的300%降至目前的不足10%。而光伏組件廠商日子也很不好過。上游多晶硅利潤下滑,下游市場增速放緩,受兩頭夾擊的電池片、組件企業利潤將進一步縮減。
未來光伏產業應該怎么走,技術創新和規模經營或將引起企業關注。
“行業核心技術多年沒有根本性突破,企業要想生存下來,還要加大技術創新力度,以便爭取到更多資本投入?!痹诮邮懿稍L時,青云創投投資合伙人朱盾鳴認為,對于多晶硅、電池片、組件企業來說,利潤下滑將成為其融資的最大風險,對投資者來說,“沒有必要追漲無核心技術、核心工藝、核心設備的項目?!辟惥SLDK太陽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姚風也表示,專注于光伏發電技術進步,能夠推動成本轉化率的提高。
“未來的光伏產業將是一個規模更大,但是利潤空間趨于合理的產業,將是‘實干造英雄’的時代。”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副總裁孫海燕告訴記者,“中國光伏市場,其實沒有什么芝麻開門的秘訣,實際上無非就是成本、創新、質量、規模這幾個關鍵因素。如果規模擴大一倍的話,成本能降低20%?!?/p>
下游電站利好融資仍是一道坎
記者了解到,面對上游市場需求的萎縮,光伏業向產業下游轉移的趨勢漸顯。力諾光伏集團系統集成事業部總經理張峰告訴記者,“要將太陽能綠色資源留在中國,首先需要建設大型的光伏電站和光熱電站。”
針對光伏企業介入光伏電站領域,分析人士認為,這一產業鏈的延伸,能為光伏企業貢獻25%的毛利率。然而,光伏電站的融資問題卻是一道坎。
與多晶硅生產線不同,國內建光伏電站未來能夠收到多少回報,并不能在利潤表上立竿見影地體現出來。這使得投資者對這一行業較為謹慎,也正因如此,資金成為光伏電站發展的緊缺生產要素?!跋掠我鰪娮龃?,就必須做解決方案,需要資本、時間和人力的統一。對于中盛光電來說,現在最大的問題是資本的短缺?!敝惺⒐怆娍偨浝碣芎7逭f。
張峰也表達了對融資的期待:“國內光伏融資環境有障礙。融資機構和國家大型銀行真正參與到光伏行業的還非常少。”“中國的商業銀行不做長期項目,企業很難從國內銀行拿到貸款。因此,融資大多在歐洲進行,但當前的問題在于整個歐洲的信用危機,使得歐洲的銀行不愿意放錢?!辟芎7灞硎?,在歐洲融資,最主要的就是建立一些成功案例,提升可融資能力和企業的盈利能力。
而在光熱電站領域,據資料顯示,去年12月國內首座聚光熱發電站在內蒙古鄂爾多斯招投標,國內11家企業購買了標書。隨著大唐公司今年5月中標,中國的光熱發電拉開了序幕。據業內人士透露,大唐、國電、華電、華能在國內都開始運作不同規模的光熱發電項目。
然而,對普遍看好光熱電站的企業來說,高額的初始投資亦是最大的問題。
據中海陽新能源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總監胡磊透露,內蒙古鄂爾多斯50兆瓦的光熱電站投資十分巨大,“我們算過初始投資是16億~20億人民幣?!?/p>
“光熱發電遵循著規模越大成本越低的規律。目前,業界普遍認可的規模是1000兆瓦,規模達到1000兆瓦的光熱電站發電成本能降低到0.7元到0.8元每千瓦時。”力諾瑞特總經理申文明告訴記者,光熱發電的技術問題已經解決,但是前期投入非常大,“像1000兆瓦規模的電站需要200億的前期投資,這是很多企業難以承受的。”
業內人士表示,建設光熱電站融資的難度主要源于設備、技術的昂貴。胡磊認為,如果在未來2~3年之內,中國核心設備實現國產化之后,價格優勢就非常明顯,“至少可以比歐美低三分之一的程度?!彼硎?,這會消解部分融資難問題。
風電:企業上市遇冷海上風電融資拐點初現
與光伏產業融資需要技術支撐有所不同,相對成熟的風電產業需要尋找下一個藍海來帶動利潤的增長,而這對近期在資本市場上屢屢受挫的風電企業尤為重要。
6月23日,在2011年中國清潔電力論壇上,亞洲開發銀行高級分析師在題為“亞洲風力發電融資”的演講中,指出了一個不容樂觀的現狀:目前,融資難仍舊是全世界擴大利用可再生能源的一個主要瓶頸。
2011年年初發布的《中國風電發展報告2010》表明,截至2010年年底,中國的風力發電裝機以4183萬千瓦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風電大國。在此次博覽會上,世界風能協會秘書長史代芬·賽格也表示,中國對風能產業的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
但對于一路高歌猛進的中國風電企業來說,融資難已然露頭,融資市場寒流陣陣。
企業上市遇冷兵敗融資市場
6月10日,經過近半年的籌措與準備,中國第三大風電場運營商華能新能源終于登陸港交所。但即使比當年“拉鋸暗戰”的對手大唐新能源推遲了半年,華能新能源依然難逃上市首日即遭破發的相同命運,而去年12月17日同樣在港交所首日掛牌交易的大唐新能源,開盤后一路走低,跌破發行價逾5.5%。今年1月13日,國內最大的風電設備制造商華銳風電,以90元的發行價創下最貴IPO(首次公開募股)紀錄,然而甫一上市也遭破發,首發當日即大跌9.59%。
幾家風電企業巨頭接二連三兵敗融資市場,預示著投資者對“風電概念”的興趣遲遲難以回溫,即使風電企業花大力氣宣傳造勢,但在金融市場的表現已經很難回到幾年前被資本市場熱烈追捧的時光。
2007年,《可再生能源中長期規劃》出臺,其中明確規定,權益發電裝機總容量超過500萬千瓦的投資者所擁有的非水電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到2010年和2020年應分別占比3%和8%以上。其中提到的“權益發電裝機總容量超過500萬千瓦的投資者”直指央企和地方大型發電集團。借由政策支持,風電概念股身價驟起,成為炙手可熱的股市新貴。2007年,風電設備巨頭金風科技上市首日股價即上漲250%。
但風電行業五年的高速擴張,并沒能帶來在融資市場的持續“追捧”,上游核心制造技術缺失、下游輸出不暢,讓投資者們普遍持有“不看好”的悲觀情緒,也直接導致了風電企業上市的屢屢“破發”。
海上風電或破融資瓶頸期待穩步扶持政策
傳統風電企業在資本市場遇冷之時,有關海上風電的消息似乎帶來一絲轉機。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琦近期表示,海上風電是全球風電技術發展和產業競爭的前沿,中國企業必須在海上風電發展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6月22日,在恩德風力發電工程技術有限公司通過低電壓穿越測試成果發布會上,其工程總監倪忠仁表示:“海上風電是個潮流,沒人能夠阻擋海上風電的發展,每家風機廠商都不可避免要做海上風機。恩德打算2014年開始量產。”
6月23日,龍源電力、華能新能源和大唐新能源等國內風電開發龍頭企業也紛紛表示:面對大基地項目開發潛力下降和運行維護成本增大的趨勢,未來5年,公司投資重心將逐步轉向市場潛力巨大的海上風電和內陸中小型分布式風電項目。
亞洲開發銀行對海上風電也表示了濃厚的興趣。他們表示,海上風電融資是一個新領域,“中國計劃到2020年實現3000萬千瓦的海上風電目標,僅這一目標投資的成本就相當于建20個新的核電廠。”在未來幾年,亞行將研究可以提高效率的尖端技術的價值,為大型的海上風電、小型離網風電和太陽能混合項目融資。
國家發改委能源所副所長李俊峰近期也明確指出,我國海上風電未來健康發展的關鍵是政府的穩步扶持政策,以及統一的認證標準體系。
業內人士建議,發展海上風電要獲得持續性的融資機會和投資者的信心,最重要的是穩步發展。目前,海上風電發展的重中之重是技術與安全問題,如果監測過硬,監管嚴格,具有廣闊前景的海上風電在資本市場上將可能締造更大神話,風電產業也將迎來融資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