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風電低電壓改造提上日程,成本負擔存爭議

時間:2011-07-15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風電低電壓改造提上日程,成本負擔存爭議。

  近期國內一些風電基地不斷發生風電機組脫網事故,對此,管理部門要求目前運行的風機必須具備低電壓穿越功能。雖然政策面的壓力越來越大,但由于改造涉及的成本較高,對于這部分費用到底誰來承擔,目前風電產業鏈各方的理解卻不盡相同。   2月24日,甘肅中電酒泉風力發電有限公司橋西第一風電場598臺風電機組脫網;4月17日,甘肅瓜州協合風力發電有限公司干河口西第二風電場702臺風電機組脫網;4月17日,河北張家口國華佳鑫風電場644臺風電機組脫網。   連續的風機脫網事故迫使國家電監會5月9日下發《關于切實加強風電場安全監督管理、遏制大規模風電機組脫網事故的通知》,要求不具備低電壓穿越能力的機組,要盡快制定切實可行的低電壓穿越能力改造計劃,督促設備制造廠商配合實施。6月23日,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透露,風電并網技術國家標準的首次審核已經結束,將由國家電監會進行二次審核。該標準的核心即為要求風機具備低電壓穿越技術。初審結束,意味著距離強制性要求風機具備低電壓穿越功能的時間越來越近。   雖然政策面的壓力越來越大,但由于改造涉及的成本較高,對于這部分費用到底誰來承擔,目前風電產業鏈各方的理解卻不盡相同。   事故頻發   過去十年時間,是我國風電快速發展的時期,“十一五”期間我國風電裝機容量更是連續5年實現翻番。截至2010年年底,我國風電裝機總容量達到4473.3萬千瓦,成功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由于技術的限制,在風電初始發展期,一些風機不具備低電壓穿越能力,這也導致近期一些風電基地不斷發生風電機組脫網的事故。   2月24日,甘肅中電酒泉風電公司橋西第一風電場出現電纜頭故障,導致附近16個風電場的598臺風電機組脫網,損失風電出力84萬千瓦,占事故前酒泉地區風電出力的54.4%。   4月17日,甘肅瓜州協合風電公司干河口西第二風電場一個箱變高壓側電纜頭擊穿,事故帶來的系列反應造成702臺風電機組相繼脫網。事故前后持續達10分鐘之久,損失風電出力1006.2兆瓦,較酒泉事故脫網風機和損失風電出力均增加約兩成。   同日,河北張家口某風電場箱式變壓器發生短路事故,引起的系列反應造成644臺風機相繼脫網,損失風電出力占事故前張家口地區風電出力的48.5%,波及華北電網主網。   “如此大規模風電機組集中脫網,導致電網系統電壓、頻率大幅度波動。”國家電監會安全監管局副局長李英華表示,上述事故在設備制造方面,已投運風電機組多數不具備低電壓穿越能力,不滿足接入電力系統的技術規定,在電網出現故障導致系統電壓降低時容易脫網。在風電場接入方面,大規模風電場接入管理不嚴,投運風電機組未執行并網協議規定的低電壓穿越能力承諾,并網風電場未通過并網安全性評價便接入電網運行。   為防止此類事故再次發生,國家電監會要求并網運行風電機組必須具備低電壓穿越能力,不具備低電壓穿越能力的要盡快制定切實可行的改造計劃。   百億改造成本   目前,國內風機制造企業新推出的風機機型都具備了低電壓穿越能力,舊風機的升級改造對于設備企業來說,在技術上也不成問題。   金風科技相關負責人表示,對已投產風機的低電壓穿越能力改造難度并不大,只需要對控制器進行軟、硬件上的升級,每臺風機改造成本約為1萬-2萬元。   但瑞銀證券電氣行業分析師戴駿表示,采用直驅永磁技術的風電機組由于本身具備離網的自我保護功能,低電壓穿越改造技術簡單,成本較小。而一些采用其它技術路線的機組可能會面臨高昂的改造成本。“因為這不是加一個模塊就能解決的,很復雜,比如你加進了電阻,就要考慮散熱,牽一發而動全身,是個系統工程,是風機設計時要考慮的因素。”   由于金風科技是國內為數不多采用直驅永磁技術的企業,因此其說法并不能適用于國內大多數企業。   大唐新能源公司發展規劃部副主任張新斌表示,根據他們的測算,一臺風機要進行低電壓穿越能力改造,最低價是50萬元。   專家表示,國內的風機制造企業有幾十家,每家的技術路線不一樣,有雙饋,有直驅,相同技術路線下又有不同的機型,改造成本肯定不一樣。根據該專家的測算,一臺風機的改造成本為10-50萬元不等。   為何各界的測算,差距如此之大呢?專家表示:“因為有的改造可能要牽涉到更換零部件,比如整個控制器可能都要更換,那樣成本就非常高,有的則只需要升級軟件,成本就很低。”   如果按照大唐新能源最低50萬元每臺的改造費用計算,國內風電企業和設備商為風機改造所支付的費用將超過百億元。   金風科技戰略與全球發展總監周彤表示,由于國內風電企業的需求,目前風機低電壓穿越技術改造已派生出一個新的市場。美國和我國臺灣地區的企業都在為國內企業提供升級改造服務,單機改造成本從30萬元至90萬元不等。   費用誰承擔   一個裝機容量為30萬千瓦的風電場,按每臺風機為3兆瓦計算,風機數量為100臺,如果一臺風機的低電壓穿越改造費用達到50萬元,這樣一個風電場的改造費用將達到5000萬元。   而據戴駿測算,如果按照每臺風機增加45萬元改造成本來計算,一臺1.5兆瓦的風機成本將上升10%。由于近年嚴重的棄風現象,已經使得風電產業的利潤率由最高時的12%以上下降到10%以內,關鍵設備成本10%的增加對他們無疑是不小的包袱。   因此,如此龐大的改造成本到底是該由風電運營商承擔,還是由設備廠商承擔成為業界爭論的話題。   在張新斌看來,如果風電運營商與設備制造商在簽訂供貨合同時,就已經明確風機必須具備低電壓穿越能力,而設備制造商提供的風機卻不具備該項能力,那這部分風電場的改造費用,無疑應由設備廠商來承擔。如果雙方簽訂的合同中,沒有明確這一點,則應由雙方協商,制定解決辦法,共同承擔。   然而設備制造商卻有不同的看法,國電聯合動力風電設備技術研究所所長秦明表示:“合同明確的風場,這筆改造費用由設備制造商承擔,是合理的。但對于前幾年投運的、合同里又沒有明確要求的,由設備制造商來承擔卻有點不合適。舉一個例子,一個人買了臺黑白電視機,過了幾年,彩色電視機出來了,這個人說不行,為什么你這個電視機不具備彩色顯像的功能,要給我換彩色顯像管,你說合理嗎?”秦明認為,風電低電壓穿越功能是一個新技術,在過去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政策和用戶都沒有提出類似要求。現在技術進步了,這項技術要成為普遍的功能,這個時候再回過頭來對設備企業提改造的要求,設備制造商確實應該改,但如果費用還要由設備制造商來承擔,就不太合適了。   金風科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金風科技生產750千瓦的風機供應給風場時,風場并沒有要求設備具備低電壓穿越能力,因此我們認為這部分改造需要風場自己承擔。而隨后生產的1.5兆瓦及以上風機時,風場均要求設備商具備該功能,因此升級改造的費用將由我們承擔。”金風科技并網技術部總監黃遠彥表示,應用金風科技風機的所有風電場都已從4月份開始進行風機軟硬件的升級改造,以具備低電壓穿越功能。公司所有1.5兆瓦的風機都需要升級改造,今年年底前所有風機將改造完畢。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