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行業近1200家企業入今年落后產能“淘汰”名單
11日工信部公告了2011年工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名單,今年淘汰落后產能的18個工業行業共涉及2255家企業。據筆者初步統計,八大行業有一千一百五十多家企業進入了“淘汰”名單,其中鋼鐵、水泥產業的淘汰任務尤重,這或為十二五期間企業的兼并重組打開切口。
日前在全國企業兼并重組工作經驗交流會上,工信部副部長蘇波指出,“十二五”期間,我國將推動汽車、鋼鐵、水泥、機械制造、電解鋁、稀土、電子信息、醫藥等八大重點行業的兼并重組,從而提高這些產業的集中度。
方正證券首席分析師湯云飛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整體上來看,八大行中不少企業內耗比較嚴重,其中一些落后企業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亟待去調整結構,集中形成幾個大型企業,從而使資源得到更優的配置,也可以增強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比如我國的稀土產業,資源分散、規模小,行業秩序也很不規范,不及時進行規劃重組很難使其健康平穩發展。
從公告的名單中不難發現,鋼鐵行業仍是淘汰任務最重的行業之一,共有3122萬噸落后煉鐵產能、2794萬噸落后煉鋼產能需要淘汰,共涉及企業154家。除了為數眾多的民企產能面臨淘汰外,首鋼集團長治鋼鐵有限公司、中鐵二十三局川東水泥有限公司、邯鄲鋼廠等大型國營企業也有落后產能需要淘汰。
采訪中卓創資訊分析師郭凱表示,加快我國鋼鐵產業的并購重組,首先有利于鋼材企業改進技術及資源的優化組合;其次有助于提高我國鋼鐵企業的國際競爭力。特別是在提倡節能減排的大環境下,通過強強聯合等手段對高耗能高污染產業進行兼并重組,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企業顯得尤為重要;但就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對那些小企業也不一定“一網打盡”,可以通過技術整合及技術升級等方式來實現重組,多家小企業集中優勢也是實現兼并重組一種途徑。
對于鋼鐵、水泥、電解鋁等高耗能高污染產業,名單中涉及最多的是水泥產業,有782家面臨淘汰產能15327萬噸,對此卓創資訊分析師盧寧表示,實際上我國水泥產業產能是過剩的,對那些落后的企業進行取締,可以提高產能效率;此外形成以中建材等大型企業為中心的產業格局,既減少了資源浪費,又減少了環境污染,對整個行業是利好。
工信部要求各地于今年年底前將名單內的落后產能徹底淘汰,這勢必也將帶動八大產業的并購重組,從而有望解決一些產業中重復建設、重復引進、分散研發等問題,既有利于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也有助于提高我國企業在國際分工格局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