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等風電權威人士公開表示,為突破并網瓶頸,在風電發展方面,國家在“十二五”期間將改“建設大基地、融入大電網”的模式為“集中+分散”的方式,發展低風速風場,并鼓勵分散接入電網。
據業內人士統計,目前全國范圍內可利用的低風速資源面積約占全國風能資源區的68%,且均接近電網負荷較大的地區。在“十二五”規劃提出的1億千瓦風電裝機目標中,將有2000萬千瓦的份額屬于低風速風電開發。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施鵬飛表示,低風速風場開發目前尚處于萌芽狀態,但隨著陸上優質風資源圈占完畢,海上風資源競爭愈加激烈,未來各大電力集團必然會將目光投向低風速風場,這將是產業發展的趨勢。
目前,一些運營商已經開始把目光聚焦在低風速發展上。國電龍源電力在安徽省滁州市建設的國內首個低風速風電項目——來安風電場,已于今年5月全部竣工。整個項目總投資額30億元,分四期建設,共裝1.5兆瓦風電機組132臺,總規模198兆瓦,年發電量預計達4億千瓦時。
今年年初,國電集團在福建省云霄縣青徑風電場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獲立項核準和風力開發權,也將建設低風速示范項目。項目總裝機規模達49.5兆瓦。
除國電系外,華電在湖南郴州地區也開始投資低風速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