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國曾爆發過一輪“三角債”危機。所謂“三角債”,是人們對企業之間超過托收承付期或約定付款期應當付而未付的拖欠貨款的俗稱,是企業之間拖欠貨款所形成的連鎖債務關系。二十多年過去了,而今由中小企業融資難而引發的新“三角債”現象又有抬頭跡象,且有愈演愈烈的跡象。
電纜行業陷入新“三角債”
“我們所需的銅量是每天都在增加,可現在卻陷入了沒米下鍋的窘境,廠里急等著追到回款進行采購。”北京市重型電纜廠總經理吳海濤說,行業內目前還有很多陷入大量欠款無法收回而苦苦支撐的企業,而且這種債務關系已經擴散到整個行業的上下游,形成了規模龐大的三角債。
客戶欠電纜廠的錢,電纜廠只好欠上游企業的錢。在電纜行業,超過70%的成本來自于主要原材料銅,但由于銅的資金占用量太大,貨款拖欠幾天就有可能把銅廠拖垮,所以電纜廠一般不敢拖欠銅廠,而是拖欠塑料廠等輔助材料生產廠商,上海斯瑞聚合體科技有限公司就深受其苦。斯瑞公司年平均銷售額4億元,目前被電纜廠拖欠的貨款就有8000萬元左右,占到了20%。流動資金的大幅減少,使得這家公司的開工率從去年的100%驟降到現在的60%。
“客戶拖欠電纜廠的貨款,電纜廠拖欠輔助材料廠的貨款,電纜廠和輔助材料廠再拖欠銀行的貸款”,就這樣,一條原本正常的產業鏈已經變成了一條充滿風險的“三角債”債務鏈。對此,中國線纜商會秘書長李國林認為,應該說也是一個新型的三角債,由于用戶不給付款,就造成了現在這種拖欠。“一環解不開,就造成所有的產業鏈都是在欠款,你欠我,我欠他,形成了多角欠款。”
三角債規模達200億
據中國線纜商會調查,逾期應收賬款問題已經成為制約電纜行業發展的一大障礙,數字觸目驚心。中國線纜商會秘書長李國林介紹,行業內183家企業提供的相關數據表明,這些企業銷售額超過2000億元,其中逾期應收賬款占整個銷售收入的10%,已經達到了200億元,超過兩年的逾期應收賬款占整個逾期應收賬款的1/4,達到50億元。
事實上,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國就曾爆發過一輪三角債危機。1989年,《人民日報》在元旦獻詞里寫道:“我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嚴重問題,最突出的就是經濟生活中明顯的通貨膨脹、物價上漲幅度過大。”
對于造成這輪三角債的原因,很多電纜行業業內人士認為,主要是因為央行收緊信貸之后,客戶的流動資金受到了很大影響。對于三角債形成的原因,經濟學家們分別提出了“經濟周期說”與“經濟體制說”。“經濟周期說”把企業拖欠歸因于中央銀行信貸的周期性收縮與消費結構的周期性變化。而“經濟體制說”則認為,利率過低以及經濟交易過程中缺乏懲罰制度都會使商業交易中的凈負債者有利可圖,而使償債缺乏應有的刺激機制。除了央行收緊信貸的原因,本輪三角債的形成也有信用體系不完善、企業信用觀念淡薄的原因。
制度層面解決困局
如何建立完善的信用體系,解決企業的逾期應付賬款問題?業內人士表示,可以借鑒國外的做法,當然,國內有些企業的做法也給同行們提供了有益的經驗。聯邦電纜廠位于湖北宜昌,董事局主席鄭保禎在幾年前也深受連環債務之苦,然而最近兩年,情況慢慢發生了變化。
除了企業自身調整產品結構,解決“三角債”難題的另一種方法是把傳統產業和電子商務結合起來。中國線纜商會秘書長李國林表示,商會下一步要在行業內建立完善的信用體系,并尋求從制度層面解決“三角債”問題。
“我們以前生產中低壓電纜,像這個電纜就是中低壓電纜,競爭非常激烈,廠家特別多,而且有的個別的回款還有一些問題。所以說我們就轉產壓縮這個產品,做出高壓、超高壓。”鄭保禎介紹。現在,我國能夠生產超高壓電纜的企業只有7家,產品處于供不應求狀態,利潤率是中低壓電纜的20倍左右,貨款也很好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