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信部副部長指出,要實現能源裝備綠色發展,一是要大力發展高效潔凈燃煤發電裝備;二是發展先進輸電技術裝備,大力發展特高壓;三是發展智能電網。業內人士認為,這是工信部高官首次在公開場合就大力發展智能電網和特高壓做出表態,這意味著未來輸變電設備以及相關上市公司將大幅受益,個股中長期投資機會顯現。
估值逐年下降 想象空間巨大
據《證券日報》市場研究中心統計,輸變電設備板塊本月以來表現強勢,股月內上漲日比例達到55%,該指數收報5886.97點,32只輸變電設備股月內加權平均漲幅達5.32%,跑贏上證指數2.60個百分點,換手率48.18%,板塊累計成交總額974.25億元。
輸變電設備板塊三月良好表現,與其得到長期利好扶持業績將持續走好密切相關。從3月28日最新數據統計,該板塊動態TTM市盈率為44.38倍,應該說處于偏高水平,但相關研究機構對該行業2010年的靜態市盈率預測已下降至37.92倍,2011年30.94倍,而2012年則僅有23.55倍,可見各研究機構對該行業凈利增長情況十分樂觀,行業的投資前景被廣泛看好。
具體來看,輸變電設備股中思源電氣的市盈率最低,該股截至3至3月28日收盤,以年報每股收益計算,市盈率為19.04倍,最新市凈率為3.51倍,該股3月以來上漲1.65%。2010年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8.8億元,同比下降0.6%;實現凈利潤為5.5億元,同比下降41.66%;實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2.3億元,同比下降26.99%;實現每股收益1.26元,基本符合市場預期;擬每10股派8元。2011年公司計劃實現新增合同訂單25億元,實現營業收入20億元。公司是國內最早進入消弧線圈生產的廠家之一,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市場占有率達40%以上,產品一直保持在主營業務利潤總額的50%左右,訂單保持30%的增幅;互感器訂單高速增長,十分受益特高壓發展政策。
從資金流向來看,本月輸變電設備板塊整體呈流出狀態,合計凈流入79808萬元,這與該板塊指數沖高獲利盤較重有關,盡管如此,仍有多達12只個股本月被主力資金增持,點該板塊個股總數的37.5%,合計凈流入資金28594.83萬元,平均每股主力資金凈流入達2382.90萬元,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流入態是在A股整體主力資金凈流出657.90億元的情況實現的。本月主力資金累計凈流入超過1000萬元的輸變電設備股分別是:百利電氣、寶光股份、萬馬電纜、長征電氣、三變科技、北京科銳。
值得一提的是,萬馬電纜上漲形態較好,且主力資金流入量較高。該股3月累計上漲8.49%,跑贏上證指數,同時3月以來主力資金合計凈流入量達4070.857萬元。業績快報顯示,2010年1-12月每股收益0.24元,每股凈資產2.67元,凈資產收益率9.37%。實現營業收入21.44億元,同比增長44.56%,凈利潤9621.17萬元,同比增加10.67%。公司專業從事電力電纜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包括交聯電纜、塑力電纜、架空線及其他電纜,共180多個品種,14000余個規格,其中主要以交聯電纜為主,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比在70%以上。
特高壓 建設進入快車道
特高壓交流系統指電壓等級為1,000KV的交流系統,它由升壓變電站、線路、降壓變電站(開關站)構成。變電站由變壓器、母線、斷路器、隔離開關、接地開關、避雷器、高(低)抗等構成(開關站不含變壓器)。變電站內設備的數量(尤其是開關類設備)由實際設計的電氣主接線方式決定。
特高壓能大大提升我國電網的輸送能力。據國家電網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一回路特高壓直流電網可以送600萬千瓦電量,相當于現有500千伏直流電網的5到6倍,而且送電距離也是后者的2到3倍,因此效率大大提高。此外,據國家電網公司測算,輸送同樣功率的電量,如果采用特高壓線路輸電可以比采用500千伏超高壓線路節省60%的土地資源。
2011年3月16日公布的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提到,“適應大規模跨區輸電和新能源發電并網的要求,加快現代電網體系建設,進一步擴大西電東送規模,完善區域主干電網,發展特高壓等大容量、高效率、遠距離先進輸電技術,依托信息、控制和儲能等先進技術,推進智能電網建設,切實加強城鄉電網建設與改造,增強電網優化配置電力能力和供電可靠性。” 這將意味著特高壓輸電工程已被正式列入國家“十二五”規劃當中。
“十一五”是我國電網投資高峰期的第一階段,年均復合增長率約25%,各省實現堅強的超高壓網架,解決了電力傳輸和可靠兩個維度的問題;“十二五”將是我國電網投資高峰期的第二階段,站在國家能源戰略高度建成特高壓網架,在全國范圍內實現大規模的能源調配。
國網今年重點推進特高壓,從今年以下事件就足見對特高壓的重視程度。1.2月28日,在鄭州召開特高壓建設工程會議;2.3月7日兩會期間,工程院薛禹勝院士向胡錦濤書記提議加快發展特高壓;3.3月,國家電網總經理劉振亞就智能電網及特高壓與重慶、江西、山東、黑龍江領導會談;4.3月17日,特高壓納入“十二五”規劃綱要,十二五將大力發展智能電網。5.3月26日,工信部副部長蘇波在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主辦的“2011年經濟形勢與電力發展分析預測會”上表示,要大力發展新能源裝備產業以及能源裝備制造的相關支撐技術和裝備,加快促進能源裝備的綠色低碳發展。他特別指出,發展先進輸電技術裝備,大力發展特高壓。
業內人士認為,3月26日的表態是工信部高官首次在公開場合就大力發展智能電網和特高壓做出表態。
申銀萬國也指出,后續特高壓項目核準、招標將再次成為特高壓板塊的催化劑。受益上市公司有:中國西電(特高壓變壓器、GIS、直流換流閥、電子互感器)、特變電工(特高壓變壓器)、平高電氣(GIS)、榮信股份(可控串補、無功補償器),天威保變(特高壓變壓器),金利華電(絕緣子)。
中銀國際研究員分析認為,與“十一五”不同,特高壓將成為拉動“十二五”電網投資的“發動機”,龍頭企業將受益最大。“十一五”我國電網投資年復合增長率約25%(剔除2010 年),超高壓是拉動該輪電網投資的“發動機”。“十二五”特高壓將拉動電網投資新的“發動機”,投資規模約5,500億元,占我國電網總投資約24%。
中銀國際在最新的行業報告中認為,特高壓行業集中度高,大規模投資將使龍頭企業的業績大幅增加,建議買入許繼電氣、特變電工、中國西電、天威保變、平高電氣。
智能電網 “十二五”投資將成倍增長
3月5日,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加緊智能電網建設。智能電網納入“十二五”規劃國家重要建設工程,是我國科學利用能源,合理配置資源,節能減排,從大國走向強國的必由之路。建設智能電網也是在油價不斷攀升,煤耗不斷擴大,對資源過份依賴,減少排放的大背景下的急切需要。智能電網建設是社會發展必然選擇。“十二五”期間,全球智能電網仍將處于發展初期,國內外基本處于同一起跑線上。這正是中國智能電網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領先世界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國家電網在3月初宣布了2011年將推廣建設11類智能電網試點工程,其中,建設智能變電站67座;在19個城市核心區建成配電自動化系統;推廣應用5000萬具智能電表;新建173座電動汽車充換電站和9211個充電樁;完成25個智能小區/樓宇建設;推廣建設6.2萬戶電力光纖到戶;完成中新天津生態城智能電網綜合示范工程建設;接納風電容量2000萬千瓦;制定智能電網標準88項。
按照國家電網的計劃,2011年是智能電網進入全面建設階段的開局之年,也是承前啟后的一年。一方面,智能電網的各類試點將承接去年繼續全面鋪開;另一方面,智能電網的各項標準也將密集出臺。其中,在智能變電站領域,去年國網已完成9座,今年新建67座;在智能電表領域,去年招標約5000塊,今年與去年持平。
申銀萬國研究認為,“十二五”智能化年均投資將翻倍增長。“十二五”智能變電站建設規模:新建110(66)kV及以上電壓等級智能變電站超過8000座,變電容量超過20億kVA。
第一階段2009~2010年的電網總投資為5510億元,智能化投資為341億元,占電網總投資的6.2%;第二階段電網總投資為15000億元,智能化投資為1750億元,占總投資的11.7%。
國金證券也認為,未來10年是智能電網的投資高峰期。1、智能電網建設是緊迫的國家戰略:智能電網作為經濟高效、安全可靠的交互式電網,是我國發展節能環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的必然產物,符合我國綠色、節約經濟的發展戰略,在當前高油價背景下尤為重要。2、未來十年國家大力投資智能電網,在經歷了2年試點后,“十二五”智能電網迎來全面建設,國家電網規劃投資2萬億;“十三五”國家電網還將投資1.7萬億,最終實現堅強智能電網。
受益智能變電站公司有國電南瑞、國電南自、許繼電氣、思源電氣、四方股份、積成電子等上市公司。
國金證券還認為,智能電網信息化投資高峰將帶動PLC行業爆發。其國內提供系統解決方案的PLC龍頭最為受益。并重點推薦推薦東軟載波和福星曉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