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中國汽車工業發展何時才能獨立自主

時間:2011-07-04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今年以來冷淡的車市,并不能阻擋跨國汽車巨頭們爭奪中國市場的熱情,產能擴充計劃相繼啟動。

      今年以來冷淡的車市,并不能阻擋跨國汽車巨頭們爭奪中國市場的熱情,產能擴充計劃相繼啟動。

  上周二,大眾汽車宣布,該公司在中國再興建兩座生產廠的計劃已獲得最終批準。這兩個新廠是大眾汽車中期增產計劃的關鍵組成部分,該公司計劃在中期內與當地合作伙伴將在華汽車年產能提高至300萬輛。

  日前,環保部發布環境影響報告書,擬批準上海通用(沈陽)北盛汽車有限公司擴建(三期)項目。據悉,該項目已經通過公示正式獲批,擬于今年7月動工建設。該擴建項目新增30萬輛整車和45萬臺發動機,為上海通用2015年200萬輛的目標提供產能支撐。一汽通用輕卡則構筑了50萬輛的產能。

  同樣,在日產汽車上周三公布的中期事業戰略規劃中,明確提出占領中國汽車市場10%的份額,并計劃將產能由目前的120萬輛提升到180萬輛。

  上述密集的產能擴張,凸顯出中國市場對跨國汽車巨頭們的重要性,同時也反映出了他們對中國市場的堅定信心。

  在近30年的合資運動中,跨國汽車巨頭們成為最大的獲利者。而設計合資運動路徑時設想的“市場換技術”早已被證明未達預期。

  “市場換技術”不成,政府有關部門又期望通過鼓勵“合資自主”的方式,以此來撬開跨國巨頭們森嚴的技術封鎖。

  合資自主確實能使合資企業逐步向產業鏈上端滲透,也是合資公司一直以來單純“生產基地”角色的再定位,但是,這并不能改變中國合資公司在跨國公司全球布局中的定位。

  而且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所謂合資自主,只不過是對落后的平臺的簡單復制,中方能否真正獲得技術,還需要時間去檢驗,不過,可以肯定的是,跨國巨頭以落后平臺技術為代價,獲得的卻是對中國汽車細分市場更大范圍的覆蓋,將在市場的優勢由一線城市延伸到二三線城市。

  我們還必須看到,我國以更廣闊的市場換來了跨國汽車巨頭們一點點的技術讓步,代價卻是真正的自主品牌冒著集體覆滅的危險。

  畢竟,在夾縫中艱難成長的自主品牌,在品質和品牌知名度上落后于合資品牌,當合資品牌局限于一線市場的時候,自主品牌尚有二三線市場可供成長。當合資品牌以合資自主的名義覆蓋二三線市場的時候,自主品牌將面臨真正的生存危機。

  但是,即使是這樣的讓步,也并不是所有的跨國巨頭都愿意付出的。作為中國汽車市場的最大獲利者,大眾汽車就以充滿智慧的合資自主+電動車的“開利”,獲得了政府對其南海工廠的審批。

  即使是中國如此尺度的合資運動,在汽車行業的爭論中,仍然會經常出現“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論調,力主取消合資公司股權對等的合資規定,認為技術是無國界的,市場經濟就要自由競爭。

 

  但是,我們應該看到的是,汽車行業作為“產業之王”,是國家的戰略支柱行業。即使在最強調自由競爭的美國市場,當通用汽車和克萊斯勒陷入破產境地時,美國政府毅然伸出援助之手,而豐田汽車卻陷入了“突然加速”的質量問題沼澤而被迫進行了全球大召回。

  而如今在全球汽車行業風光無兩的韓國現代汽車,之所以能夠崛起,也在于起步之初就堅持獨立自主的發展路線,并輔之以國家的貿易保護。

  如今,中國已經淪為了跨國巨頭的組裝工廠。即使是車市轉冷之際,這些跨國巨頭們依然在全力擴張,而我們真正的自主品牌卻在“孤獨地”消化著市場遇冷帶來的壓力。

  在我國的“十二五”規劃中,經濟增長方式的轉型是主要基調,這樣自主創新、自主研發將上升到重要的地位。根據之前透露的汽車產業“十二五”規劃,2015年,中國自主品牌汽車市場比例將進一步擴大,自主品牌乘用車國內市場份額超過50%,其中自主品牌轎車國內份額超過40%。

  不過,從目前自主品牌面臨的內憂外患情況來看,這樣的一個目標顯然過于宏大。

  難道,我們真的要把合資自主也看作自主品牌?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