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危機之后,關于中國核電規劃目標的調整仍在討論之中。
國務院研究室副司長范必近日撰文建議,把中國2020年核電運行裝機容量控制在6000萬千瓦左右,以“防止過多過快上馬核電機組帶來長期安全風險。”文章還呼吁在“十二五”期間不再批準開展新的核電前期工作項目。
這一題為《采取有效措施確保核電安全發展》的文章發表在6月出版的最新一期《全球化》雜志上。《全球化》月刊雜志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主辦,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被譽為“中國第一經濟智庫”。
核電發展目標爭議
范必在文章中稱,核電發展中應當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規模和速度放在第一位。“‘十二五’期間應集中力量建設已核準和開展開工的項目,不再批準開展新的前期工作項目。‘十三五’期間再視情況決定是否恢復審批,到2020年核電運行裝機容量控制在6000萬千瓦左右。”
“6000萬千瓦”這一數字遠低于此前各方較為認同的“7000萬千瓦之上”的底線,令不少業內人士感到驚訝。此前的6月27日,某專業財經媒體剛剛援引一位業內人士的話稱,中國核電中長期規劃不會將7000萬千瓦的目標調低,有可能還會更高。國家核電技術公司高級工程師沈文權近日也表示,可能在一到兩年內沒有新的核電站核準,但原定2020年核電發展目標并不會受到影響。
國內一家核電公司的相關人士向早報記者稱,其并未聽說6000萬千瓦這一提法。瑞銀證券董事、中國電氣設備分析師戴駿昨日也表示,“如果還相信未來中國將以7%到8%的速度增長的話,我不認為核電到2020年的裝機規劃會降到6000萬千瓦左右。我目前還未聽到要降低到這么個程度的官方聲音。”
戴駿稱,別說2020年的中期長期規劃,就連“十二五”規劃的各個數字現在還只處于草稿階段。可查資料顯示,近期能源領域曾傳出天然氣發電規劃上調、光伏裝機翻番等信息。
戴駿分析,“這些數字背后隱含的信息就是,大家還在探尋一個可替代的方案。被替代的對象不僅僅是燃煤,還包括核電。核電的安全系數如果受到質疑,發展放緩,那么中國的用電會出現一個比較大的缺口。這個缺口怎么補,目前沒有定論。”
“不過如果中國信守到2020年碳強度降低45%的承諾,中國是不可能放棄發展核電的。”戴駿稱。
日本核危機之后,關于中國核電規劃目標的調整仍在討論之中。
國務院研究室副司長范必近日撰文建議,把中國2020年核電運行裝機容量控制在6000萬千瓦左右,以“防止過多過快上馬核電機組帶來長期安全風險。”文章還呼吁在“十二五”期間不再批準開展新的核電前期工作項目。
這一題為《采取有效措施確保核電安全發展》的文章發表在6月出版的最新一期《全球化》雜志上。《全球化》月刊雜志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主辦,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被譽為“中國第一經濟智庫”。
核電發展目標爭議
范必在文章中稱,核電發展中應當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規模和速度放在第一位。“‘十二五’期間應集中力量建設已核準和開展開工的項目,不再批準開展新的前期工作項目。‘十三五’期間再視情況決定是否恢復審批,到2020年核電運行裝機容量控制在6000萬千瓦左右。”
“6000萬千瓦”這一數字遠低于此前各方較為認同的“7000萬千瓦之上”的底線,令不少業內人士感到驚訝。此前的6月27日,某專業財經媒體剛剛援引一位業內人士的話稱,中國核電中長期規劃不會將7000萬千瓦的目標調低,有可能還會更高。國家核電技術公司高級工程師沈文權近日也表示,可能在一到兩年內沒有新的核電站核準,但原定2020年核電發展目標并不會受到影響。
國內一家核電公司的相關人士向早報記者稱,其并未聽說6000萬千瓦這一提法。瑞銀證券董事、中國電氣設備分析師戴駿昨日也表示,“如果還相信未來中國將以7%到8%的速度增長的話,我不認為核電到2020年的裝機規劃會降到6000萬千瓦左右。我目前還未聽到要降低到這么個程度的官方聲音。”
戴駿稱,別說2020年的中期長期規劃,就連“十二五”規劃的各個數字現在還只處于草稿階段。可查資料顯示,近期能源領域曾傳出天然氣發電規劃上調、光伏裝機翻番等信息。
戴駿分析,“這些數字背后隱含的信息就是,大家還在探尋一個可替代的方案。被替代的對象不僅僅是燃煤,還包括核電。核電的安全系數如果受到質疑,發展放緩,那么中國的用電會出現一個比較大的缺口。這個缺口怎么補,目前沒有定論。”
“不過如果中國信守到2020年碳強度降低45%的承諾,中國是不可能放棄發展核電的。”戴駿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