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見張家港長力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張觀華時,他行動自如的身體,從容得體的言談,很難把他與殘疾人聯系在一起。但就是這樣一個人,他自強不息,帶領著公司員工一起把企業做成了行業內的知名企業。
1977年,張觀華進入張家港通用機械廠工作,當時的他還是一名身體健全的普通工人。1986年,張觀華在工作中發生了一次意外事故,并立即被送往上海進行搶救。張觀華回憶說:“當時傷得很重,不僅手被機器卷進去,肝臟也受到了影響。面對無法改變的殘疾事實,我痛苦過,也灰心過,但是生活還在繼續,很快我就調整好了心態,堅信自己能夠恢復得很好。”
經過精心治療,生命保住了,但張觀華的右手臂比左手臂短了一大截,他卻沒有氣餒,憑著常人難以想象的毅力鍛煉自己的右手臂,現在他的右手臂靈活度一點都不輸左手臂?;氐綇S里后,公司把因公傷殘的張觀華調到了技術處,在同事的幫助和自己的用心鉆研下,張觀華很快就對生產工藝流程了如指掌。2002年,公司開始轉制,此時的張觀華已經是廠里的銷售和技術骨干,在眾人的一致推選下,他毅然接手了工廠,成立了張家港長力機械有限公司。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動力。9年多來,在張觀華的開拓創新和科學決策下,公司從一個機械加工型小企業發展成國際知名、國內領先的重型裝備制造行業的骨干企業。2010年,公司年產值、銷售收入、實現利潤分別達到7億元、6.5億元和5300萬元。目前公司已成為我國大型焦爐機械的三大生產基地之一,并且成功實現了由加工制造型向制造加工型的轉型升級。張觀華因此也被中國重機協會評為優秀企業家。
殘疾人是弱勢群體,扶殘助殘是一種社會美德,但這也需要全社會共同關懷,才能讓殘疾人不覺得孤單。張觀華深切地體會到殘疾人的痛苦,因此只要有一技之長或有工作能力的殘疾人前來求職,他總是盡可能地安排合適崗位。
董亮是長力機械巨力分公司冷作車間的一名班組長,他的心里對張觀華充滿了感激。1997年,在一次部隊訓練中,董亮的小腿受了重傷裝上了假肢,退伍后工作十分難找。無奈之下,他找到了張觀華,張觀華二話不說,就將他安排到了車間上班。經過多年的努力,董亮已從一名普通員工成長為班長,在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同時,也為公司的發展貢獻了力量。
現在,在張觀華的公司里,有14名殘疾員工,他們工作十分認真,這也讓張觀華內心非常欣慰。對于今后,張觀華說,他希望帶領長力機械實現再一次飛躍,同時,也希望為殘疾人貢獻出更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