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震致福島核電站發生核泄漏以后,全世界都在重新審視核電站安全。核電在中國作為新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產業發展規劃和規模將調整,建設進度會推遲。由此,人們將加大力度推廣“安全、清潔、可持久發展”的能源,光伏發電將居首位。
自從3月11日日本發生8.9級地震并引發核泄漏,首當其沖的是數家日本主要光伏企業宣布停產,占據全球市場近30%份額的日本光伏業遭受重創。而更重要的是日本核電站泄漏事故,致使核電受到廣泛質疑,引燃了全球核電信任危機的導火索。
德國是日本核電事故后歐洲第一個宣布關閉核電站的國家。德國總理默克爾宣布,暫時關閉該國最老舊的七個核電站反應堆,并在最近三個月暫停延長核電站運營期限的計劃。
與此同時,中國及時暫停已批和在建項目。不久前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NDRC)表示,政府將調低2020年核電裝機容量。而據彭博社此前的報道,中國將削減80GW計劃安裝的核電裝機容量。
世界各國核電建設也都暫停或緩建,世界電力供應會受影響,經濟發展也會慢下來,這自然也會影響光伏行業的生產。光伏行業的設備、材料和配件由日本供應的較多,由于電力供應不足,導致日本的多晶硅原料生產、線切機、硅片加工用鋼絲線、石墨件等一批企業停產或半停產,這給整個光伏行業帶來較大影響。
核電的不安全性導致新能源產業發展的結構調整,多個國家及時暫停已批和在建項目,全世界都在重新審視核電站安全,同時尋找可替代的清潔能源。光伏發電由于具備清潔、安全、長壽命的特點將受到重視,將迎來良好的發展契機。德國已在2002年停止新建核電站,而政府加大鼓勵發展太陽能光伏發電力度,使德國成為光伏發電裝機容量最大的國家,這說明德國有先知先覺的智慧和遠見,也可能因此帶來全球光伏的大發展。
日本的多晶硅原料生產、線切機、硅片加工用鋼絲線、石墨件等大批企業因為電力供應不足停產或半停產,中國光伏廠商將贏來新的、持久的機會,中國企業需要苦練內功、提高技術水平,開發可替代日本的光伏材料、加工設備和配件。
2010年中國的多晶硅總產量僅次于美國,處全球第二位。目前,國內生產多晶硅普遍采用世界主流工藝改良西門子法,已具備進一步提高技術、提高質量、擴大產能的條件。2010年,中國生產的光伏電池與組件處世界第一位,隨著核電發展計劃的調整,光伏產業發展將受到重視,但產品95%仍出口國際市場,這非長久之計,呼吁國家加大對國內應用的支持力度,使清潔、安全、長壽命光伏發電早日造福中國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