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工機械產品的經銷商、代理商本是個舶來品,千里馬(全稱武漢千里馬工程機械有限公司)正將之變革,要做成重工機械行當的“4S連鎖店”和“蘇寧、國美”。
千里馬成立于2002年,在這個行當算不上元老級別。但是,千里馬一直在嘗試各種創新,讓它得以在分散的行業中顯露出“未來王者”的氣質。第一,公司成立之初,就建立了經銷商自己的品牌—千里馬。重工機械行業多年來一直是制造商居于絕對強勢地位,經銷商基本依附于制造商而存在,通常沒有自己獨立的品牌意識;第二,跨區域多品牌。強勢的制造商一般不允許代理商同時代理競爭對手的產品。千里馬的策略是多區域建設網點,并嘗試不同區域代理不同品牌,盡量規避廠家與經銷商的利益沖突;第三,介入培訓學校和再制造市場。千里馬是目前重工機械代理行業中唯一一個擁有再制造牌照的經銷商,也是少有的自辦機師培訓學校的經銷商。
這種種創新讓千里馬獲得了資本青睞。2011年3月,由聯想投資領投,千里馬引進私募股權,共獲得近2億元人民幣的投資。這一舉措,又成了千里馬區別于同行的一大創新,成為重工機械代理商行業率先引入私募的公司。“楊義華是一個有戰略性、前瞻性、執行力強,敢想敢做的人,不是那種不敢冒險的守成者。”聯想投資負責這一項目的范奇暉如此評價千里馬創始人。
創業之前,楊義華在大宇(中國)有限公司(斗山(中國)的前身)工作多年,楊的妻子(次年加盟千里馬)之前也曾在跨國公司工作過多年。他們在跨國公司受到的訓練,讓其視野要高于當時很多從國企下崗創業謀生的同行。不同于一般的草根創業的夫妻店,創業初期,千里馬就把員工當作內部合作者,并一改行業通行的“坐商”(坐等客戶上門)經營方式,變成“行商”,建立渠道、設分公司,布局網絡。楊義華的前瞻性很大程度跟他的愛學習愛琢磨有關。創業早年,楊就開始走訪同行,此后又前往歐美國家考察工程機械代理行業。此外,楊還向其它行業學習借鑒,比如酒店連鎖業。“專業做事”是他對團隊的要求。
楊義華要做重工機械連鎖行業的吃螃蟹者,實現方式主要是通過橫向和縱向的產業鏈整合。一旦整合成功,公司的規模將極富想象空間。僅去年,中國工程機械市場銷售額就高達4500億,僅挖掘機就有1000億,未來幾年還將強勁增長。千里馬近三年的銷售額每年翻番,目前已經超過10億規模,預計未來還將以60%以上的速度增長,毛利率大于10%。
千里馬目前還只是連鎖經營的起步階段。前行路上,其挑戰很可能來自人才、管理、資金等。重工機械連鎖4S店是新事物,所要求的物流、倉儲、管理,所涉及的售后服務,遠比銷售家電和汽車要復雜,所需的資本也遠大于后兩者。中國有農業機械連鎖—吉峰農機的樣本,但是工程機械連鎖難度遠高于農業機械。這也是這個高度分散的行業發展20余年來,一直尚未出現連鎖經營巨頭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