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模具行業重點走向 “七種現狀”有待轉變

時間:2011-06-20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模具制造是一切制造之首,被譽為‘工業之母’。國際模協秘書長羅百輝表示,在電子、汽車、電機、電器、儀器、儀表、家電和通信等產品中,80%的零部件都要依靠模具成形。

      模具制造是一切制造之首,被譽為‘工業之母’。國際模協秘書長羅百輝表示,在電子、汽車、電機、電器、儀器、儀表、家電和通信等產品中,80%的零部件都要依靠模具成形。目前,深圳周邊及珠江三角洲地區已經成為中國塑料模具工業最為發達、科技含量最高的區域。今后幾年,隨著全球制造業重心加快向我國中西部為轉移,這一地區有可能在10年內發展成為世界模具生產中心。國內浙江東部的余姚、寧海、黃巖溫州等地區的塑料模具工業發展也非常快,從來人員達到10萬余人,模具年產值90億元。

  模具業重點走向“七種現狀”有待轉變

  模具業與其他行業的發展可以用唇齒相依來形容,因而模具業整體水平的提升與相關行業的發展息息相關。羅百輝認為,目前中國模具產品主要還是以中低檔為主,技術含量較低,高中檔模具多數要依靠進口,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相關行業缺失核心技術。

  首先,國內模具生產廠家工藝條件的參差不齊,嚴重影響了模具精度和質量。

  精密模具在熱處理環節,由于模具材料的不同使得國產模具在外觀質量和使用壽命上難以與國外產品匹敵。國產模具多采用2Cr13和3Cr13,而國外則采用專用模具材料,其綜合機械性能,耐磨、耐腐蝕性能及拋光亮度更為優越。

  其次,標準化水平有待提升。中國模具標準化工作起步晚,標準件的生產、銷售、推廣和應用工作相對落后,目前模具標準件的使用覆蓋率約40%~45%,而國際上一般高于79%,中小模具則更在80%以上。

  第三,模具人才求遠大于供的窘境急需改觀。模具人才的培育本身是個長期過程,且要求多年經驗的積累。而受限于軟硬件設施條件,一些高校培養出的專業學員實際技能不夠;同時,規范化職業教學標準的缺失導致了社會上各類培訓班的學員亦良莠不齊。

  第四,需再接再厲,加快模具產品結構調整的步伐。總的發展方向仍將是,實現大型、精密、復雜、長壽命模具和模具標準件發展速度高于行業總體速度;繼續擴增塑料模和壓注模所占比例;擴充專業模具廠家的數量及能力。

  第五,加大投入以強化創新能力。骨干企業有必要配齊從模具粗加工、熱處理到各種精加工、光整加工、質量控制與監測等的整套設備,一般企業也應擁有數控加工設備,實現模具制造的全自動加工。并通過推進產學研合作強化創新力。

  第六,促進模具企業間聯合重組應成為大勢所趨。這主要是考慮到當前模具企業中相當一部分為民營企業,客觀上存在先進制模技術和設備難于導入的問題,這無疑加劇了在中低檔市場的競爭。

  第七,海外市場開拓有待深化。以澳大利亞為例,該國對沖壓模具的需求看漲,中國可利用自身在這方面的技術裝備優勢,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