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電動車規劃管理層步調一致 純電動是目標

時間:2011-05-30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截止發稿前,電動車“十二五”規劃細節并未公之于眾,但根據一段時間以來,科技部人士公開講話或接受媒體采訪的信息線索,其內容也可窺探一二。

      截止發稿前,電動車“十二五”規劃細節并未公之于眾,但根據一段時間以來,科技部人士公開講話或接受媒體采訪的信息線索,其內容也可窺探一二。

  綜合相關報道顯示,作為5年期的戰略目標,至2015年,我國純電動車保有量將實現百萬輛級;在產業最大的瓶頸——電池方面,將著重延長其使用壽命,降低成本,提高產能。此外,細節上,至2015年,我國將建立以純電動乘用車充/換電標準為代表的電動汽車標準體系。

  對此,上述接受記者采訪的業內權威人士解析道,“這一清晰的發展思路首先明確了我國發展新能源汽車的5年期階段性目標,即掌握關鍵技術,建立充/換電并存的能源供給體系,實現電動汽車的產業化;而在戰略上,依托于我國龐大的汽車市場,迅速搶占高地,實現汽車工業的崛起甚至全球領先。”

  “考慮到電動車‘十二五’規劃細節并未公之于眾及新聞報道可能存在的紕漏,兩項規劃間除在電動車保有量數據上有所偏差外(《規劃草案》為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市場保有量達到50萬輛以上,而電動車‘十二五’規劃則為百萬級),發展目標幾乎步調一致。更為關鍵的是,《規劃草案》首個5年階段所述細節多側重混合動力汽車領域,更是針對新能源汽車全產業設計的發展目標,由此可見,管理層各部門已就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分工明確。”上述業內權威人士向記者強調。

  混合動力是不得不走的彎路

  上述業內權威人士認為,“從表面上看,《規劃草案》對混合動力,乃至以內燃機為基礎利用它新能源的描述較電動汽車更為具體。這可能會使人們產生產業發展將側重混合動力的錯覺。但對于一個前無古人的領域而言,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顯然需要循序漸進,這就意味著混合動力汽車等是產業發展繞不過去的彎路,之所以將其定義為不得不走的彎路,那是因為它們有悖于我們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消除環境污染,解決能源危機的終極目標。”

  他還介紹,“目前,管理層基本已否定了將石油、煤礦伴生氣或生物質能應用于汽車能源的方案,業內基本認可純電動汽車才是新能源汽車的唯一出路。但不論從工信部的角度出發,還是從產業全局來看,現在要所有車企轉向全力研發純電動汽車,企業就根本支撐不到純電動汽車產業化的到來之時。”

  該人士建議,“世界新能源汽車科技的突飛猛進絕不會因中國的停歇而止步,我們唯一可利用的優勢也僅有市場而已,想要借新能源實現我國汽車工業的崛起,最關鍵的是要在技術和市場占有上搶得先機。目前來看,著力打破業內存在的壟斷思維是加速產業進程的一劑良藥。例如在電動車能源供給方面,電力銷售權不該被某個企業所獨攬,事實證明沒有哪個企業擁有足夠的能力、資金建設如此龐大的電動汽車能源供給體系,而自己干不了還不讓別人干,只能耽誤中國汽車工業寶貴的時間,甚至喪失崛起的機會,因此,這必須是一個開放的市場。”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