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屆的廣州中國國際陶瓷展,是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知名陶瓷展會。相關企業為了展示自己的品牌、產品和技術都想把握這樣的參展機會。然而,自去年開始,廣州陶瓷展的兩家主辦單位中國貿促會建材分會和中國陶瓷協會為展會舉辦權發生爭議,雙方在給商務部的呈文中各述理由,令商務部難作決斷,展會批文遲遲不下,給參展企業準備參展帶來了不應有的麻煩。
今年3月,在展會臨近舉辦之前,商務部經多方協調,提出如下初步意見:中國陶瓷協會和中國貿促會建材分會今后都不得單方申報每年5月在廣州舉辦的“中國國際陶瓷工業展覽會”;今年暫由陶瓷協會在原展會時間、地點舉辦新展,但須在展覽會結束后向中國貿促會建材分會支付一定的經濟補償,逾期支付或不支付將自動失去今后在此時、此地舉辦陶瓷類展覽會的資格。
對陶瓷展今后由誰來辦的問題,原主辦雙方莫衷一是。據了解,目前商務部僅僅是對今年的陶瓷展問題作了明確,而對明年及以后每年5月的陶瓷展沒有提出解決意見。記者感到,陶瓷展未來的舉辦權問題,還是未知數。
讀者不禁要問,一方為什么要給另一方補償?補償的依據是什么?是因為在原展會時間地點舉辦新展利用了原陶瓷展的影響力?還是另有原因?為什么明年的舉辦權還未確定?這是正常協調的結果還是有其他原因,商務部為什么做出決定如此艱難?
據了解,陶瓷展最早是由建材系統在廣州舉辦,后來在有關部委的協調下,輕工方面加入,雙方合作了12年并隔年輪辦。現在商務部為什么改了這十二年形成的慣例,為什么由一方連續舉辦了兩年?這對于另一方是否公平?是否會在此后展會審批時平衡雙方利益?
鑒于2012年及今后每年5月在廣州的陶瓷類展會由誰舉辦的問題,商務部沒有明確,因此,明年展會批文花落誰家仍是一件“懸案”。據知情者透露,中國貿促會建材分會已向商務部申報了2012年5月廣州陶瓷展的批文,中國陶瓷協會是否也申報了2012年的批文?商務部又會如何批復呢?如此紛爭將持續到何時呢?
記者感到,雙方合作十二年共同舉辦陶瓷展形成的無形資產尚未分割,圍繞原陶瓷展主辦權的爭議非但沒有解決,還將愈演愈烈。無論將來展會由誰舉辦,作為業內人士,我們希望展會主管部門協調雙方,理順展會主辦權問題,不要為陶瓷企業參展增加煩惱,應該把主要精力用在發展我國陶瓷行業,為陶瓷企業服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