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肅酒泉又發生一起規模更大的1278臺風機脫網事故,不僅創造了多項風電集中脫網紀錄,而且對于電網安全穩定運行造成巨大的沖擊。
根據電監會的事故通報結果,在上述事故中,風機不具備低電壓穿越能力是根源所在。據甘肅省電力公司風電中心主任汪寧渤介紹,“目前我國風電場風電機組普遍不具備低電壓穿越能力。”張新斌告訴《新能源導刊》記者,事實上國家電網公司2009年頒布的《風電場接入電網技術規定》就明確要求,風電場電壓跌落到額定電壓的20%持續時間不超過625毫秒、在2秒時間以內電壓恢復到90%額定電壓的范圍內,風電場不允許脫網,超過此范圍風電場允許脫網。
但是這一企業標準對風機制造企業并不具備約束力,絕大多數風機在出廠后都不具備該項功能。一些風電運營商也沒有意識到該項功能的重要性,沒有在供貨合同中進行明確。
來自中國電科院新能源研究所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已通過該院低電壓穿越能力檢測和功率特性測試的僅有6家公司的6種機型,其中還有兩家是外企。而事實上,我國風電企業多達80余家,涉及機型達數十種。
風電脫網事故的頻發,堅定了國家推行風機低電壓穿越改造的決心。國電聯合動力風電設備技術研究所所長秦明告訴《新能源導刊》記者,電監會下發通知要求整改是一個方向,接下來國家相關主管部門可能會按照接入電力系統的技術規定,出臺相關實施細則督促并網運行風電場進行改造。“大面積風機可能面臨改造,風電設備商應該做好技術上的準備,制定針對并網風機改造的技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