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2010年,我國不銹鋼產量首次突破1000萬噸,達到1125.6萬噸,比“十五”末的2005年增長了2.56倍。我國首次實現不銹鋼材凈出口,自給率達到了89%,比2005年提高了49個百分點。不銹鋼的品種開發和質量提升方面也取得明顯進步,我們已經開發了許多高牌號的不銹鋼產品,不少產品的質量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開始應用于國民經濟各個領域,并逐步取代進口。在鎳資源的開發利用、提高資源保障能力方面,在跨地區、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組以及深化流通領域改革等方面,不銹鋼行業都取得了重大進展,為我國鋼鐵行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可以說,在整個“十一五”期間,我國不銹鋼工業是高速健康發展的,為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整個“十一五”期間,我國不銹鋼行業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就,產量和消費量一直保持世界第一。日前,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召開了2011年中國不銹鋼行業年會。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名譽會長吳建常指出,今年是我國實施“十二五”計劃的開局之年。“十二五”期間,我國經濟發展進入轉型期,鋼鐵工業面臨諸多的風險和不確定的因素:以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的超常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已轉入下行通道,我國GDP增速和社會鋼材消費強度將下降,全行業面臨通脹和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國際鋼材市場競爭將更加劇烈。我國鋼鐵工業工作的重點是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和201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十二五”規劃《綱要》對冶金行業提出的“立足國內需求,嚴格控制總量擴張,優化品種結構,在產品研發、資源綜合利用和節能減排等方面取得新進展”的要求,加快結構調整,積極促進節能減排、淘汰落后、兼并重組工作,大力開展降本增效活動,提高運行質量,加強技術創新、管理創新,保持鋼鐵工業持續健康發展。
結合不銹鋼行業的情況,吳建常對今后不銹鋼行業的工作提出幾點希望:
一是認真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步伐。把淘汰落后產能與兼并重組、調整產品結構、產業升級換代結合起來。同時注意不要再盲目投資擴大產能,要把投資重點由數量擴張轉到品種開發、質量和效益提升、配套及服務增值上來。
二是要把節能減排、綠色發展擺在戰略高度。“十二五”期間鋼鐵行業面臨更加艱巨的節能減排任務,國家的法律法規將更加嚴格,全行業的環保成本將進一步上升。企業能否達到國家規定的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的各項指標要求,將成為決定企業生死存亡的關鍵因素。
三是一定要把創新作為企業發展進步的原動力,全面提升創新能力。在技術創新上,要由消化引進技術集成創新,逐步向更多的原始創新轉變,企業擁有一批自主知識產權的一流技術和產品,是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保證。要十分重視管理創新,積極推進管理變革,注意制造型企業向服務型企業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