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日本大地震以來,核電站爆炸,導致大量核污染廢水流向大海,造成了可怕的環境及水資源污染取樣檢測結果顯示,核廢水中含有超標62萬倍的銫—134、超標43萬倍的銫—137、超標8.5萬倍的碘—131等。
一項可快速高效吸附過濾核污染廢水,并可用于防治放射性物質碘-131及其他放射性碘同位素的擴散,廣泛應用于核事故應急、核設施防護、醫療放射性廢水處理的新技術,在河南研制成功。
據介紹,這種新材料叫作催化生物陶,但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陶瓷,也不同于傳統的吸附材料;利用這種新技術制作的顆粒,是一種具有定向選擇性功能的高效吸附材料,可以快速、簡便、高效地吸附固定放射性物質碘-131。
利用這種新材料過濾放射性高達185萬貝克/升的碘-125廢水,僅用5分鐘的水力停留時間,放射性碘-125去除率高達92%。這項國內首創、國際領先的新技術,是由一個環境科學、化學、生物學、物理等科學家組成的跨學科團隊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