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節過后的第六天,一個小P孩在日本漫畫宗師手冢治蟲的筆下誕生,這個小孩“短小精悍”,只有135CM,體重不到30KG,但是千萬別忘了,這樣的“小正太”長相可愛,成績優異,是令人羨慕嫉妒恨的優等生,放到美國是可以放肆街拍的,放到英國是可以參加《英國達人秀》的,放到中國,除了小MM會紅著臉送上糖果,老師也是會獎賞一朵大紅花的。最關鍵的是這個小孩非同常人,說出一點,就會讓人捧腹大笑又為之一振,他的屁股居然安裝著機關槍!GOD,他這是要掃射么?那我將代替他的粉迷對你嗤之以鼻,因為與“威脅”相反,他是“威脅”的“威脅”。在香港,人們喚其為“無敵小飛俠”,在臺灣,粉絲大喊“原子小金剛”。在內地,咱們更為親切地稱他——“阿童木”。
日本福島,日本東北部福島核電站工業區
“阿童木”是日語“アトム”的直譯,而“アトム”這個詞語源自英語的“Atom”,意即“原子”。他的受歡迎程度,從某個層面反映了日本對原子能的渴望,而他所活躍的上世紀60至80年代,也正好印證了日本高速發展的核電時代。然而,3月11日這位超級小英雄并沒有“拯救出現”,這一天,他的祖國正經歷一場罕見而持久的曠世浩劫,先是東部海底發生里氏9.0級特大地震,隨后便是海嘯,再之后便是震驚世界的核泄漏——這場災難的“元兇”正是“阿童木”。
在此之前,咱們還得夸夸阿童木。“作為世界唯一遭受核武器威脅的國家,核武器是日本人心中永遠的痛,也是主流社會永遠不去討論的禁忌話題。但是日本同時也是一個極其缺乏資源的島國,地下沒有石油和煤炭,這類能源全都要靠進口”。于是,1954年,一份包含2.35億日元的日本核能開發預算首次在日本國會眾獲得通過,其后,日本政府相繼頒布“自主、民主、公開”核能開發三原則以及《原子能基本法》。到1966年,日本原子能研究所一號反應堆在美方幫助下正式援建成功,核能成為日本能源發展首選方案。實際上,核能也不負眾望一直為日本經濟排憂解難:1973年,嚴重依賴石油的日本經濟出現石油危機,不得不依靠核能“擺脫石油”。根據日本原子能委員會提供的數據,日本油電、煤電的成本分別為每千瓦時13.06日元、10.45日元,而核電只需要8、9日元。而隨著核電站的大量建造,核電建造時間的縮短,核電的成本還將下降。所有這些都使核能成為日本經濟發展的重要依賴,2004年《能源白皮書》便明確介紹,根據日本經濟產業省資源能源廳進行的模擬演算顯示,如果不再增建核電機組,到2008年電力供應將趕不上經濟增長的需要,日本制造業的產值將比實際減少19萬億日元,個人消費將減少12萬億日元。
這樣一個“發展經濟非核能不可”的依賴性國家,一旦出現核事故,影響可見一斑。
其實早在上世紀90年代位于日本茨城縣東海村的核電站便發生核事故。據媒體報道,“東海村事件”讓日本人對核能的“憂慮度”在1999年前后從21%增加到52%。而十多年后的這場災難更是令整個世界“心驚肉跳”。害怕在哪?百姓可能更擔心核輻射對于身體生命的威脅,而決策者可能更擔心經濟的發展以及未來對于核能角色的重新評估。
專家稱,“按現行價格計算,核電站的建設費用大約為2000—5000億日元,核電的大規模投資給核電承建商和建筑商提供了利益,而核電承建商和建筑商的巨額借貸同樣給銀行帶來了安全而又穩定的收益。圍繞著核電的建設,電力公司、核電承建商、建設商和銀行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經濟利益共同體,不僅如此,圍繞核電建設的巨大權益還未執政黨獲得政治資金提供便利,并且為政府官員離職后謀求出路和利益提供條件,并由此形成圍繞核電建設的權利共同體。”也正因為此,伴隨核電發展和未成熟技術的大規模商業化運用,一系列深刻問題產生。對于這些問題,準備發展核能或者正在進行核能計劃的國家不得不高度重視。美國核管理委員會3月23日宣布,將成立特別小組,分兩個階段評估美國核能產業。作為核能產業大國的法國也及時宣布,不應該因為一次事故就將行業全部否定,但是核能安全一定要謹慎行之,最近還有建造深海反應堆以規避風險的設想。毗鄰的德國已經表示停止原計劃繼續服役的核電站,而中國也將暫停2005——2020龐大核電發展計劃,重新審視安全防護措施,太陽能與風能作為清潔能源將可能獲得更多考慮——這將為風電以及太陽能領域的企業提供機會。
當然,人們在尋找其他出口的同時,并沒有忘記矯正——“對于核電站來說,地震和海嘯甚至恐怖襲擊都是威脅,但是我們必須時刻記住,人類的決策失誤才是核災難背后的真正元兇。”歐洲改革中心高級研究員菲利普·懷特指出。
也許,單憑一家之辭并未能為“阿童木”脫罪,但在一個人人都需要阿童木的國家(孩子可以學會勇敢、正直,大人更應該學會“合理利益”,而一個社會更應該安全利用),人們是否可以以新的視角來看待這位“超級小英雄”。
![]() |
1951年4月,《阿童木大使》開始連載,這位黑西裝黑蝴蝶領結頭戴黑色貝雷帽面相儒雅的老先生便是“阿童木之父”手冢治蟲,很巧的是阿童木第一次亮相也是一身黑(黑白當道時代,彩色正如今天的“核能”,屬于奪目而少用之色,而他首次登場也是以“配角”形式存在)。 |
![]() |
1952年4月,《鐵臂阿童木》在《少年》漫畫雜志重新連載。兩年后,日本通過核能開發預算,并頒布《原子能基本法》。阿童木是日本核能時代的“代表”。 |
![]() |
1961年,手冢治蟲創辦了蟲制作公司,首先把《鐵臂阿童木》制成動畫,從1963年元旦起在電視臺播放。3年后,日本原子能研究所一號反應堆在美方幫助下正式援建成功。此后,核能一直“大行其道”。 |
![]() |
1980年和2003年《阿童木》分別被再次拍攝為新版動畫,2009年再次推出CG版電影。2011年3月13日日本政府承認,福島第一核電站2號機組可能正在發生“事故”。其后的事情……大家也清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