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11日,中國國際工業轉包展暨十八屆中國國際工業裝備展將在重慶展覽中心(陳家坪)同期、同地舉行。本屆展會共有來自美國、德國等10多個國家的300多名采購商來渝發布采購需求,合計采購金額突破1億美元,其中蓄電池、摩托車電磁離合器等成為采購重點。
300多名采購商赴會 采購需求超過400個
展會上,各大國內外買家采購意愿強烈,預計擬采購金額一舉突破1億美元,有詳細產品圖紙的采購訂單將達120余份,關于投資、合資、采購等各方面需求發布將超過400個。其中重慶、浙江等為主的省市發布了大量鑄件類采購需求,各大國際買家對注塑件、鈑金件等表現出較強采購意向。
目前沙特阿拉伯IKK集團、印度Decezen公司、丹麥KK電子有限公司等處于行業領先地位的國際機構和公司都陸續發布了采購需求,希望通過參加Subcon China 2011在中國找到合適的供應商。
據了解,本屆中國工業轉包展、中國國際工業裝備展將與重慶汽車零部件及用品展同期、同地舉行,受此影響,采購需求中汽車零部件等出現大幅增長之勢,如法國某技術公司、某科技信息咨詢(上海)有限公司等企業相繼發布了大量汽車塑料件、商用車的搖臂、彈簧鋼板等需求。
值得關注的是,受日本地震影響,本屆展會采購產品除了車輪、輪胎等傳統的產品外,各大展商對高附加值的零部件采購需求出現了大幅增長,如電子技術零部件,空調、電動轉向等高技術含量產品。
重慶區位優勢 產業集群效應凸顯
“三展合一”的本次展會,國內外采購商將突破300家,擬采購金額達1億美元,同比均獲得較大增長,其中各大采購商緣何追捧重慶市場?
放眼全球市場格局,隨著全球制造能力向中國的大規模轉移,中國在世界制造業分工中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為了更好地控制成本、把握質量,跨國企業在中國境內建立合資廠以及采購中心已成為一種趨勢。
同時,重慶所具有的區位、企業集群優勢是獲得廣大采購商熱捧的重要原因。據了解,重慶是國家商務部認定的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隨著中國西部第一個保稅港區的設立,為工業企業承接國際工業轉包訂單打下了良好的政策基礎和硬件環境。在重慶本土企業中,有逐漸成長為全球最大的中小模數齒輪生產基地的重慶秋田齒輪有限責任公司,再加上有中國兵器工業集團、重慶鐵馬工業集團、廣東大長江集團等各大汽摩廠商對重慶的青睞,重慶的摩托車、汽車配套產業已占據全國的半壁江山,成為吸引境外企業投資與工業轉包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