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風能協會公布的相關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新增裝機容量18927.99兆瓦,同比增長37.1%,累計裝機容量已經超越美國,排在全球第一位。而華銳風電的增速仍超越行業增速,市場占有率得到進一步提高。
“近年來,國內風電市場裝機容量迅速增長,華銳風電的銷售又主要在國內,這就為其業績增長奠定了良好基礎。”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李勝茂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華銳風電在產品結構上的優化也帶動收入的增長,特別是3mw風機產品銷售額增長很快,增長了17倍,在單機價格、毛利率都比1.5mw風機產品高。
李勝茂認為,成本的下降也是華銳風電業績增長的一個因素。他說,由于風機產品規模化效應的擴大,采購價格下降,有利于成本的控制。不過,華銳風電2010年凈利增長雖達到50.87%,但2009年其凈利增幅是200.16%,2008年是396.92%,實際上其凈利潤增速在不斷放緩。
“這主要是由于整個國內風機裝機容量增速放緩,直接導致華銳風電2010年風電裝機容量增速放緩。”李勝茂告訴本報記者,去年華銳風電大肆進行產能擴張,且3mw、5mw等大型風機的技術研發投資很大,投入的資金還沒有產生效益,目前對業績沒有產生效果。
盡管在2010年華銳風電在裝機容量、營業收入和凈利潤水平均穩居行業第一,但在國內風電市場日趨競爭激烈的形勢下,面臨諸多挑戰。
“目前,越來越多的企業都可以生產1.5mw風機產品,如果華銳風電長時間把業務放在1.5mw風機產品,其大型化的優勢就會消失,對其地位形成挑戰。”李勝茂說,國內未來幾年風機增速放緩的趨勢是確定的,肯定會對華銳銷售造成影響。
山西證券分析師梁玉梅則告訴本報記者,“作為風機行業的龍頭企業,會牢牢把握國內風電產業整合期到來的主導權,兼并重組一些小企業,訂單和市場份額都會增加。”
在梁玉梅看來,由于國內風機的單機價格在下降,很多中小企業走到了破產的邊緣,只能被動接受兼并,因而華銳風電可以借機將市場份額提升,同時通過兼并優化全國范圍產能布局。
“國家的支持力度會加大,華銳風電作為國內風電的一面旗幟,代表中國的風電產業發展水平,因而,國家不論從產業政策還是信貸方面都會給予支持。”李勝茂認為,華銳風電未來的地位會越來越鞏固。
注重發展3MW及以上大型風電機組
“大型風電機組相對可以節約風電資源,比如1.5mw產品和3mw產品發電量的差別就很大。在國家風電資源比較緊缺的情況下,更需要發展大型風電機組。”梁玉梅表示。
據本報記者了解,華銳風電目前的主要產品為1.5mw系列和3mw系列風力發電機組。其中,3mw產品占比已經超過40%,2010年實現收入828百萬元,同比增長1777%,保證了華銳風電的綜合競爭力。
華銳風電表示,隨著國內主要風電機組制造企業 1.5mw 機型實現量產,行業競爭日益加劇,競爭對手數量增加及其競爭實力的增強可能對公司的市場份額、毛利率產生不利影響。為此,公司作為國內風電行業排名第一的企業,將大力發展3mw 及以上大型風電機組,維持和擴大國內市場占有率,并積極開拓國際市場,以應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
在李勝茂看來,華銳風電對風機大型化的發展戰略一直都比較清晰。他說,自2005年進入風電行業以來,當大部分企業生產750mw風機時,華銳風電就一次性生產1.5mw風機。因而風機大型化是其取勝的關鍵,也會是未來一直堅持的戰略。包括去年上市融資也主要是投入海上大型風機的研發,華銳風電在風機大型化戰略實施得比較好,未來也會成為其核心競爭力。
據悉,“十二五”期間我國將重點扶持3-5mw陸上以及5-10mw海上風機的研發制造。到2020年,我國風電新增裝機速度將保持在每年1000萬千瓦以上,增長量依然高位運行,新裝風機更加傾向“大型化”。業內人士表示,作為行業龍頭企業,華銳風電或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另據年報披露,華銳風電已經在2010年成功生產中國第一臺海上和陸地5兆瓦風電機組,填補國內空白。同時,華銳風電副總裁陶剛也表示,華銳風電目前不僅擁有6兆瓦風電機組的全球知識產權,而且帶動了一條完整的零部件國產化產業鏈,完全掌握產業控制權。
不過,李勝茂對華銳風電的風機質量表示擔心。由于風機屬于高精尖產品,需要研發試驗到最后的商業化運營,但華銳風電增速過快,在質量控制的程序和時間太少,因而建立嚴格的質量控制體系和一體化建設成為其發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