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華銳風電盛極而衰“病理解剖”

時間:2014-03-24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華銳風電激進的發展模式使得其把主要精力用于數量、規模的擴張上,而忽視了管理的精細化。事實上,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后,需管理的人員和資產越來越龐大,管理層級也越來越多,沒有完善的制度作為保障,就會使得管理缺乏效率,產品質量難以掌控。

華銳風電曾經是中國風電行業的“龍頭老大”,在2010年世界排名第二,全球市場占有率11.1%。公司2011年1月31日上證所上市時,創造了每股90元的最高發行價,市值一度達到900億元。

但這樣一個明星企業成功上市后,境況卻是“一瀉千里”。去年歲末,華銳風電最終以4.11元收盤,總市值縮水至165.22億元,股價除權后的實際跌幅已逾70%。今年1月30日,公司又接連發布了年報預虧公告和公司債券、股票可能退市的風險提示公告。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華銳風電如此“一瀉千里”?

外部沖擊

2006年2月,我國出臺了《可再生能源發電有關管理規定》,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風電的大力發展。華銳風電敏銳地捕捉到了產業政策所帶來的機遇,通過引進德國技術,發展大功率風機,取得了驕人的業績。到2008年已超越金風科技成為風機的“龍頭老大”。但到了2011年,風電行業“棄風窩電”、“并網難”現象開始顯現,整個行業出現了產能過剩、發展趨緩、效益下降等問題。華銳風電的效益也正是從這一年開始走下坡路的。

海外知識產權糾紛也嚴重影響了華銳風電的海外營業收入。2011年9月美國超導公司宣布要對華銳風電提起訴訟,此后該公司分別在美國和中國的法院提起了訴訟。美國超導公司認為,華銳風電兩名職員勾結其內部的一名員工竊取了公司的電流控制軟件,給公司造成了8億美元的損失。2012年華銳風電的海外大客戶巴西電力集團,也在巴西一家法院起訴華銳風電,確認華銳風電從美國超導公司竊取了軟件代碼。知識產權糾紛嚴重影響了華銳風電產品在海外的聲譽,使得其海外市場幾乎全面停滯,海外營業收入銳減。

戰略錯位

激進的發展模式是導致目前華銳風電陷入經營困難的最重要原因。華銳風電從創立開始就特別注重與政府的關系,為維系與政府之間的良好關系投入了大量的成本。同時,華銳風電也重視搞好與大型國有電力企業的關系。正是因為政府主管部門、大型國企以及產業政策的特別“關愛”,才造就了2006—2010年神奇的華銳速度。如果缺少三者中的任何一方的“關愛”,華銳風電的高速發展將不可能存在。

但是,當2011年國家產業政策開始調整后,風電項目的審批變得更加嚴格,政府主管部門、大型國企對華銳風電的特別“關愛”逐步減少,華銳風電的市場受到嚴重挑戰。但是,市場的萎縮沒有使華銳風電停止擴張的腳步,公司在速度、數量、規模上的擴張仍然在繼續。這時華銳風電把市場重點瞄準了海外市場和海上風電。

在國內市場競爭加劇、市場難以擴大的情況下,采用“兩海戰略”本身是沒有錯的。但是,“兩海戰略”對技術、質量要求較高,華銳風電在技術、質量上并沒有優勢的情況下,過早實施“兩海戰略”進行規模擴張是存在巨大風險的。從后面“兩海戰略”的實踐中,我們也可以看到,該戰略并沒有取得成功,華銳風電海外10家子公司先后關閉了8家,海上風電也使得其付出了高昂的售后維護成本。

華銳風電激進的發展模式使得其把主要精力用于數量、規模的擴張上,而忽視了管理的精細化。事實上,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后,需管理的人員和資產越來越龐大,管理層級也越來越多,沒有完善的制度作為保障,就會使得管理缺乏效率,產品質量難以掌控。2011年后,隨著產能的大幅擴張,華銳風電的產品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故障,在2013年3月曾經出現七、八臺風機同時停機的情況。由于產品故障越來越多,華銳風電采用了“技術不足客服彌補”的方式解決問題,但其所付出的維護成本是高昂的。管理的粗放使得華銳風電在技術、質量方面無法超越同行,不得不采用“低價”方式以贏得市場。但是,這種“低價”引發的價格戰進一步加劇了行業的產能過剩,也使得整個行業的利潤率進一步降低,最終也危害了華銳風電自身。

治理失序

韓俊良是華銳風電的創始人,曾經擔任大連重工起重設計院院長的職務,2006年同其他股東一起創立華銳風電,并從創立公司開始直到2012年一直擔任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的職務。韓俊良不但主導了公司的重大決策,也一手操控了公司的管理高層。公司治理結構的不合理嚴重影響了華銳風電的決策程序。

華銳風電高管多為韓俊良舊部,都有大連重工的背景。據媒體披露,華銳風電副總經理劉征奇曾任大連重工起重設計院副院長,副總裁金寶年曾任大連重工起重設計院裝卸室主任,副總裁于建軍曾任大連成套工程部部長,并且大多數部門經理也都來自于大連重工。

華銳風電的公司治理結構,使得韓俊良能夠絕對掌控公司的所有重大決策,韓俊良的強勢使得其個人意志能夠迅速在整個公司貫徹,個人意志成為整個公司的意志,公司也很難再聽到不同的“聲音”。韓俊良在華銳風電創立開始就尤其注重速度、數量、規模的擴張,這是造就華銳風電在2006年至2010年大發展的重要因素。2011年風電行業產能過剩、效益下降,而韓俊良仍然執迷于數量、規模的擴張,從而加劇了公司的高存貨和高應付款。公司治理結構的不合理使得韓俊良的錯誤決策沒能及時得到糾正,一直到2013年曝出會計造假丑聞,韓俊良才被迫辭去董事長職務,這種激進的規模擴張模式才得到糾正。

過高的發行價和會計造假丑化了華銳風電的聲譽。2011年1月13日華銳風電成功上市,發行價為90元/股,號稱“主板最貴發行價”。如此之高的發行價遭到了業內人士的質疑。因為在2010年風機價格事實上已經開始大幅度下降,行業的激烈競爭使得風機的銷售量和銷售價格都面臨著較大的下降壓力,整個風電行業產能過剩已初現端倪。在如此的行業背景下,保薦機構還認為華銳風電上市后將具有“高成長性”。這不由得讓人懷疑是大股東和保薦機構在有意識地夸大行業前景、高估公司的利潤和市盈率。套用業內人士的話說,這是華銳風電的大股東和保薦機構利用國家定價機制、詢價機制、審批制度中的一些缺陷,并借由行業龍頭的光環進行炒作而制造的一個資本泡沫。現實中,華銳風電的股價從上市后就一直狂跌,這進一步加深了人們對大股東和保薦機構夸大、炒作的嫌疑。

目前華銳風電的處境已有所好轉,產業政策的調整使整個風電行業效益出現了回暖,內部因素就成為制約華銳風電發展的主要因素。華銳風電要突破目前的困境就必須制定合理的發展戰略、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管理進一步精細化。

更多資訊請關注新能源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