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模具行業蓬勃發展將推動塑料消耗量的增長。據市場研究機構Frost&Sullivan預測,印度客車行業的增長已直接推動了聚丙烯(PP)配混料的消耗量增長。印度客車市場從2001年的20萬臺已增長到2009年的200萬臺,平均年增長率為13.5%。隨著印度Tata和Bajaj公司所制造的新型低成本轎車的大批量生產,轎車中PP的消耗量將從現在約35千克大幅增長到55千克,預計該行業將繼續高速增長。實際上,許多專家認為印度將要成為小型轎車的出口中心。例如Tata公司從2005年開始就一直在出口小型轎車,韓國現代(HyundaiMotor)公司和日產(Nissan)公司也向許多進口國出口其在印度制造的小型轎車。
原油價格的上漲是該行業要面臨的挑戰。PP的價格與原油價格直接相關,如果PP的價格保持上升趨勢,其成本優勢就會喪失,這會促使汽車行業或其他行業去尋找更經濟的材料用來制造汽車部件。原油價格的波動是汽車OEM最關心的問題之一,2008的金融危機證明了這一點。2010年,原油價格如過山車般變化,從1月份的每桶原油74美元上漲到4月份的85美元,之后到6月份又下跌到78美元,在8月又開始上漲。
眾所周知,一些大汽車公司如大眾、通用汽車和BMW公司都在使用一些高級PP,以達到公司嚴格的安全性和環境規范要求。盡管這些要求目前并非完全是強制性的,但在印度,這很可能在將來成為強制性要求,亦即采用高級PP會成為對制造商的強制性要求。這樣有可能在將來進一步抬高印度客車中所使用的PP的成本。
現在,印度的PET使用量約占美國和日本的20%,印度強勁的經濟增長和擴大的中產階級預示著印度未來相當大的增長需求。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負責人羅百輝表示,目前,印度的汽車工業已經上升到一個新的領域,約240萬輛車的進氣歧管是塑料材料,預計到2020年印度的汽車數量將翻一番,并可能在25年內超越美國市場的規模。未來,印度日益壯大的汽車市場勢必會帶動印度國內塑料業的需求增長。由此可見,塑料行業將在印度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
塑料使用率擴大代替傳統材料
印度政府為鼓勵塑料工業開發新技術,為行業提供實際的支持和優惠。印度計劃委員會(PlanningCommission)已批準成立國家第一個先進塑料加工技術中心(APPTC),該中心將沿印度奧里薩邦海岸地區設立。據印度官員稱,權威機構印度塑料工程技術中央研究院(CIPET)將按照印度政府化學品與石化產品部的指令對項目進行監管。奧里薩邦的塑料工業公司約70%位于Belasore及其周圍,這正是印度政府決定在海岸地區成立技術中心的原因。在該計劃中,奧里薩邦政府同意分擔50%的費用,并提供建設APPTC的土地。
據羅百輝介紹,以世界標準來衡量,印度的塑料消費商品仍然偏低,但呈上升趨勢。預計到2014年聚乙烯的使用率將翻一番,2015年人均使用聚丙烯將從4.4磅增加到12磅,整體聚丙烯達到約104億英鎊消費。對更高級別的高密度聚乙烯管材市場來說,已經從五年前的1100萬英鎊到今天的7700萬英鎊。目前印度塑料磨具的持續發展,使塑料在各個領域逐步替代傳統的材料,并成為應用最多的主流材料。
石化工業發展帶動聚合物需求增長
印度目前的石油化學工業正處于迅速擴大的階段。據政府估算,印度國內的聚合物需求將從2008年的580萬噸增加到2015年達到1100萬噸。受聚氨酯行業的支撐,印度TDI、MDI和聚醚多元醇需求有望在未在來5年內保持強勁,目前印度塑料消耗量位居全球第8位,但值得留意的是,人均聚合物消耗量僅為5-6千克,遠低于27千克的國際平均值,也遠低于中國17千克的人均消耗量,因而存在著巨大的發展潛力。據全印塑料制造商協會(AllIndiaPlastics’Manufacturers’Association,AIPMA)預測,到2012年,印度塑料人均消耗量將上升到12千克。AIPMA曾預計2010年消耗量會翻一番,但由于發生了金融危機,聚合物需求低迷,這一目標推遲了2年。在K2010期間,印度塑料基金會秘書表示:“家用電器和消費品需求量的增長,推動了印度國內塑料的需求增長。其中一個重要增長行業是包裝行業。”同時印度國內鞋材、汽車、家具和建筑行業的聚氨酯需求也有望增長15-20%。
聚氨酯應用機遇無處不在,亨斯邁看到印度TDI、MDI及多元醇需求正逐年增長時便宣布在當地新建一家聚氨酯系統料工廠,并預計2012年4月投入運行。這也就意味著印度將繼續保持聚合物凈出口國的狀態。從2012年到2014年,印度生產總值將從15-18億萬美元增加到30-35億萬美元的水平,雖然相對國際水平還算適度,這將遠高于2007年4.7千克,占20%的全球平均水平。
提前布局生物降解塑料模具產業占領市場份額
大量塑料制品的使用給環境帶來沉重負擔。大量塑料制品給環境帶來沉重負擔,特別是農用薄膜、包裝用塑料膜、一次性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是造成“白色污染”的四個主要來源。治理“白色污染”的根本途徑是生物降解塑料,焚燒、衛生填埋和再回收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白色污染”問題。
各國政府相繼制訂和出臺了有關法規,通過局部禁用、限用、強制收集以及收取污染稅等措施限制不可降解塑料的使用,大力發展全生物降解新材料。預計國內市場在政策推動下即將進入爆發式增長。
市場規模超2000萬噸,PBS系列未來市場空間最大,并處于高速增長階段。全球塑料薄膜需求保守估計在2000萬噸。未來發展前景最好的三種產品分別是PLA、PBS系列和PHA系列及其復合材料,將滿足不同的下游應用需求。其中PBS系列以其優異的加工成膜性能未來預計占據最大的市場份額。
多措并舉推動塑料產業持續增長
政府將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來推動塑料模具產業的增長,比如在全國各地建立特種塑料生產加工產業集群,通過設立經濟特區(SEZs)來克服基礎設施的瓶頸、創造有利于經商的商業環境。此外,印度還計劃在國內投資3600萬美元建設聚合物的上游產業,用以迎合印度塑料加工行業不斷增長的需求。在大量資金和基礎設施投入、交通和農業需求的驅動下,印度塑料行業未來幾年將繼續保持10%以上的增長速度。
在農業領域,印度對塑料的需求預計在2013年將超過2500萬噸。另一個充滿發展活力的領域是包裝業,目前包裝應用的比例是3500萬噸,到2020年,這一數據將會增至9000萬噸。再有,汽車行業也是塑料增長的一大動力,目前以每年超過18%的速度增長,業內人士估計這個市場價值80億美元,全球主要的汽車制造商都已經在行動了。
為了配合這種日益增長的需求,印度塑料基金會在Dungara和Gujarat兩個地區計劃建立學科中心,為從業者提供專門的教育和培訓,同時開發塑料研發中心。
國外企業紛紛投資印度塑料業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跨國企業為了獲取廉價勞動力,同時也為了分散匯率變動的風險,紛紛走進東南亞國家,培育亞洲生產基地。羅百輝分析認為,東南亞對外資顯示出越來越大的吸引力,與東南亞各國采取的宏觀經濟政策密不可分。近年來,東南亞國家在推動貿易自由化方面大步邁進,從而推動了進出口貿易規模的擴大,促進了產業部門尤其是制造業的出口貿易、勞動生產率和最終收入的增長。在世界性和區域性貿易自由化加速發展的背景下,東南亞國家貿易自由化的進程有可能進一步加快。東南亞國家的貿易自由化帶動了各國對外貿易飛速發展,它們在世界貨物和服務貿易中的地位日益提升。不過,東南亞各國在吸引外資方面也存在許多障礙,其中包括司法體制不完善和比較普遍的腐敗問題。此外,東南亞國家雖然勞動力工資比中國更低,但它們在基礎設施方面與中國比起來還存在很大的不足。比如在港口、鐵路、高速公路等方面,大多數東南亞國家都比中國落后10年以上。這也是阻礙東南亞的制造業水平進一步提升的“瓶頸”問題。
印度近幾年,國民生產總值增長速度平均達到5%-6%。在這種大環境下,印度塑料工業前進的步伐也開始加快,同時跨國公司在印度的投資也不斷升級。各種塑料機械的國外供應商,也正受益于印度塑料行業的強勁增長。位于孟買的印度-德國商會會長BerndSteinruecke表示,印度對于國外機械供應商而言是一個“極具前景”的市場。印度塑料市場正處于增長之中,塑料應用相關的其他工業行業,如汽車、航空、電訊等的需求也將增長,對塑料模具及機械設備的需求量將會更大。大同機械旗下的華大機械有限公司在2010年12月與印度成立合資公司JH-WELLTEC,而首批伺服節能注塑機也在印度當地完成組裝工作,并預計五年后的年產量將達到300-400臺。帝斯曼投資2500萬美元宣與印度Kemrock公司在印度浦那市成立復合樹脂合資公司,為更好的服務印度復合樹脂市場,帝斯曼還將成立自己的市場銷售公司。
亨斯邁聚氨酯部門也發表聲明,將擴展其在印度的聚氨酯產能。明年公司將投資1000萬美元在位于孟買郊區的浦那新建一座世界級的工廠,亨斯邁聚氨酯部門副總裁NickWebster表示:“印度經濟的增長速度如今位列世界第二,我們預計這里對MDI的需求將會大幅度上升。新的系統料工廠將滿足我們的專業生產和混合要求,并將給予我們增長空間,進一步體現我們對整個印度半島地區的客戶長期提供高質量聚氨酯產品及一流服務的承諾。跨國公司的進入,不僅發展了印度的塑料行業,同時也為印度塑料業的發展插上了翅膀。
印度工商聯合會化學品和石化品聯合秘書NeelkamalDarbari表示:“印度化學品產值將占印度國內生產總值的近3%,出口額將占印度出口總額的8.5%左右,進口額占印度進口總額的近6.8%。相對于全球化工行業來看,印度化學品生產和消費總量仍然較低,化學品人均消費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未來印度化學工業發展的主要挑戰仍然是:獲得充足原料及先進技術、建立有效的分銷渠道和配套完善的基礎設施。這也表明了印度塑料行業增長潛力巨大。”
目前,印度塑料模具的需求量若按13%-14%人均增長率計,到2015年將高達2200萬噸,占全球聚合物總需求量的9%,那么印度成為繼美國和中國之后的第三大塑料消費國便指日可待了。
塑料模具行業將大展宏圖
印度塑料行業擁有5.5萬家加工單位,其中3/4是中小型公司,其生產量占總產量的25%。約2000家(其中80%是小公司)生產紡織纖維。其中最大企業包括VIPIndustries公司,塑料制造公司NikamalIndustries和SupremeIndustries公司。據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負責人羅百輝介紹,印度塑料工業主要集中在西部海岸古吉拉特邦(Gujarat)和馬哈拉施特拉邦,該處與原料供應商相距較近。目前印度塑料消耗量位居全球第8位,但值得留意的是,人均聚合物消耗量僅為5-6千克,遠低于27千克的國際平均值,也遠低于中國17千克的人均消耗量,因而存在著巨大的發展潛力。據全印塑料制造商協會預測,到2012年,印度塑料人均消耗量將上升到12千克。IPMA曾預計2010年消耗量會翻一番,但由于發生了金融危機,聚合物需求低迷,這一目標推遲了2年。未來,家用電器和消費品需求量的增長,將推動印度國內塑料的需求增長。其中一個重要增長行業是包裝行業,尤其是保存期限較短的食品和消費品包裝。印度包裝業仍處于發展的早期階段,潛力非常巨大。而且,印度當地制造的許多消費品,依舊采用極簡單的包裝進行銷售。值得留意的是,印度的聚合物大多采用擠出工藝加工,很少采用注塑或吹塑工藝。塑料主要用于軟質非彈性包裝業、建筑業、家用產品、電器和電纜中。
在印度眾多行業中,塑料行業的發展相當可觀的,盡管印度人均使用塑料的水平還不到中國和亞洲其他新興國家的一半,更是遠遠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隨著印度塑料消費量的逐年翻番,并超過每人35磅,同時本地公司與國外企業對印度塑料業都作出相當大的投資,使得印度在塑料行業的潛在能力得以展現,預計塑料模具行業也將會強勁增長。據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負責人羅百輝介紹,到2015年,印度塑料產量將翻一番,從年產750萬噸達到年產1500萬噸,印度將很快成為世界第三大塑料消費國,期間塑料模具行業將大展宏圖。
隨著印度經濟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印度在開發國內市場的同時,也急切地想開發出口市場。據印度政府計算,未來幾年將在這里建設100多家塑料加工廠以及“塑料園區”。化學品和化學肥料部部長SrikantJena最近就表示,該技術中心將滿足塑料工業對技術人才日益增長的需求。實際上,APPTC將通過實施各種時間長度的塑料加工技術領域培訓計劃,為奧里薩邦附近東部地區補充短缺的高技能人員。
另一個有吸引力的地方是,在Balasore地區很容易獲取塑料工業所需的原材料,這樣就可保證可持續發展能力。同時在鄰近港口Paradeep,也在建設一家石油化工聯合企業,并由印度石油公司開發。
印度由消費推動的經濟增長,也對國內塑料模具及機械設備工業有推動作用。據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負責人羅百輝介紹,印度RajooEngineers公司制造用于加工日用消費品的模具受益于強勁的消費支出而增長。RajooEngineers公司總裁SunilJain(兼任全印塑料制造商協會機械、模具和工具委員會主席)一直在敦促印度工業界大力開發出口市場,因為金融危機已對美國、歐洲、日本和韓國的主要競爭對手造成重創。
受塑料行業的強勁增長,印度的機器和模具擁有競爭優勢,因為它們價格便宜,盡管許多批評人士說,這些產品不如西方國家同類產品先進。但是,羅百輝認為,這正是印度在國際市場上推銷產品的大好時機,尤其是在非洲、拉丁美洲和中東。另一方面,印度聚合物消耗量的上升也將伴隨著對適用機械和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需求的增長,僅從2009年到2011年,大約需要3萬套新塑料加工設備,估計需投資95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