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節節攀升,國內成品油提價的呼聲也越來越高。經濟導報記者采訪山東省內多家地煉企業后發現,受提價預期影響,此前為規避成本風險而紛紛減產、檢修的地煉企業,開工率有明顯回升。部分大型地煉企業如博興永鑫、京博石化等已經全部開工。
機構統計顯示,3月28日—4月3日,山東地煉的開工率為35.18%。“35.18%的開工率,雖然低于45%的往年平均數據,但是較前幾周穩步上升。”相關分析師在接受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地煉開工率上升,主要是基于成品油調價預期。
煉企“復工”
國際油價不斷上漲,使得企業的生產成本“水漲船高”,但國內成品油價格卻遲遲未動,這著實愁壞了地煉企業。
“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幅度超過了成品油價格的漲幅,煉廠利潤縮水嚴重,部分煉廠甚至出現了批零倒掛。”李兵表示,雖然國家發改委對價格的調整未到位,但是眾煉廠卻不敢擅自提價,因為去年曾有企業因報價高于國家規定而受罰的“前車之鑒”。
但是隨著國際油價的持續上漲,國內成品油近期提價的可能性大增。“實際上,按國內成品油調價機制,漲價窗口已經打開,就差相關部門一句話了。”李兵認為,調價隨時有可能宣布,考慮到清明出行高峰,外加現在國內的通脹壓力,很有可能清明小長假結束后上調成品油價格。
“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對地煉企業的影響很大,如果國家上調成品油價格,那么對企業而言是很大的利好。”京博石化銷售主管陳樹強接受采訪時表示。
“許多地煉企業‘復工’,緣于強烈的成品油調價預期。”李兵表示。“此外,隨著天氣轉暖,成品油的需求也開始增加,這也促使一些地煉廠開始‘復工’。預計在4月中旬‘復工’的煉廠會越來越多。”
多重因素推高國際油價
導報記者注意到,近期,國際油價持續走高。繼1日國際油價創下兩年半來的新高后,4日,美國紐交所5月原油期貨價格再創新高,報收于108.74美元/桶。
“國際油價‘漲’字當頭的主要原因,還是由于利比亞局勢的動蕩。”李兵認為,利比亞政府軍與反對派之間的沖突正在向拉鋸戰演變,使得利比亞這一歐佩克成員國局勢盡快恢復平穩、原油供給迅速重返市場的前景更加渺茫。與此同時,西亞、北非地區其他產油國相繼出現政局動蕩,加劇市場對未來中東地區原油供給可靠性的擔憂。自利比亞沖突發生以來,紐約市場油價漲幅已達26%,倫敦市場油價漲幅為13%。新華社4日消息稱,科威特石油集團首席執行官法魯克·贊基當日表示,近來西亞、北非局勢不穩,特別是利比亞因局勢動蕩而暫停原油出口,推高國際油價約20%。
此外,美元匯率下跌和美國經濟數據的利好,也成為近期油價走高的“推手”。
受歐洲央行即將加息消息的影響,上周美元對歐元匯率出現大幅下滑。“美元匯率下跌通常都會激發投資者購買原油等大宗商品。因為包括原油在內的大宗商品以美元計價,美元貶值對持非美元貨幣的投資商來說意味著價格下降,投資者必然會尋求投資大宗商品以規避通脹風險。”李兵認為。
美國勞工部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3月份失業率降至8.8%,為兩年來最低水平。當天,紐約原油價格漲勢明顯,創下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