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2-3年可實現平價上網 將催生千億規模國際性企業
日本地震引發的核泄漏事件,不僅給人類的生存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同時也掀起各國反核的高潮與未來對清潔能源方式選擇的思考。
世界范圍內產生的對核電產業的恐慌,必將使核電產業面臨嚴重的市場擠壓,但這同時給了其他新能源一個發展機會。其中,光伏發電作為最普適、最安全的能源方式首當其沖地被納入重點候選,成為了最受關注的能源方式之一。但是,目前無論在新能源領域,還是在整個能源領域,光伏市場的份額占比都不能與其戰略地位相匹配,提升光伏目標的呼聲一直盛行于業界。
光伏產業提出新目標
3月18日,在工信部召集的一次光伏座談會上,國內重要的光伏企業及專家就光伏產業“十二五”規劃相互交流了意見。隨后幾天內,外媒與國內媒體相繼發布未來國內光伏發展目標有望翻番的消息,盡管消息未得到確認,卻也顯示出了各方對國內光伏目標預測的熱度以及對目標修改的期冀。在“十二五”新能源產業規劃,原定光伏裝機容量在“十二五”(2011-2015年)和“十三五”(2016-2020年)的目標分別為5吉瓦和20吉瓦。
3月23日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的新能源論壇上,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稱:“能源局和發改委正在就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提出一些新的目標。”
近日,記者采訪了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光伏分會趙玉文主任時,再次確認了2020年光伏目標修改的消息。趙玉文說:“政府已經準備把2015年的光伏目標由5吉瓦改為10吉瓦;2020年的光伏目標由20吉瓦改為50吉瓦 。”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李勝茂在接受采訪時指出,2007年國家制定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將2020年光伏裝機目標定在180萬千瓦,但僅3年后,即改為2000萬千瓦(20吉瓦),前后數據相差超過11倍。因此,隨著光伏發電技術的不斷進步、競爭的不斷加劇,光伏目標隨時可能面臨更改。
原定目標略顯不足
上海晶澳公司CEO方鵬在接受采訪時說: “光伏是中長期解決中國的能源問題的最終途徑,國家盡管已經做了很多工作和調整大力發展了光伏,相對于市場的巨大需求,目前的幅度還不夠。政府應該加大力度和重新評估國內的能源政策。”
方鵬說:“對于整個世界來說,光伏產業都是一個朝陽行業。而我國光伏行業在發展中,國內市場卻始終無法打開。目前,光伏最大的市場在歐洲,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市場在德國,這從德國去年光伏裝機總量就可以看出。2010年,德國安裝光伏總量是中國光伏裝機量的12-13倍,歐洲僅德國一個國家就安裝了8吉瓦的光伏發電容量,中國則僅為600兆瓦。
但是從總裝機容量來看,2010年我國又是德國的十倍。我國總裝機量是900個吉瓦,德國總裝機容量90吉瓦。所以,2020年,我國制定的20吉瓦光伏目標存在上調空間。”
中國英利集團副總裁趙志恒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近期在政府的一個內部會議上,提到了國家在光伏目標上將有一個調整,但具體數據還等待相關部門的發布。趙志恒說:“一旦國家的光伏發展目標上做了較大的調整,企業也將與時俱進調整自己的中長期目標。英利在自己企業的“十二五”規劃中也要調整,原來是2020年實現6.5吉瓦的產能,現在初步估算,至少應該在8吉瓦以上。”
將催生千億資產規模的企業
最近兩年,太陽能界風起云涌,世界各國均出現了很多傳統行業、大型企業進入太陽能領域的勢頭。在歐洲、韓國、中國臺灣、中國內地都不乏積極進入者的身影。
其中,韓國的三星、中國臺灣的臺積電揮資上百億美元資金進入,無疑將對世界光伏產業升級起到積極作用。對于這些光伏領域的資金雄厚的“后來者”,中國光伏企業嚴陣以待。
方鵬說:“從技術、規模、成本、融資、管理水平等方面分析,國內企業僅在國際化的管理水平稍弱外,其他方面則遠遠領先國際對手。未來,隨著世界光伏產業的發展,中國本土光伏龍頭企業也極有可能成長為上千億規模的國際性公司。”
方鵬強調說:“中國作為能源需求消耗大國,太陽能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中國光伏產業發展機會也很難得。不僅與國際同處光伏發展初期,更是光伏生產大國,可以說,現在中國企業的發展勢頭與基礎都很好,唯一的不足是國內市場現在還非常小,這方面還有需政府做的事情。”
趙志恒說:“如果2015年是10吉瓦,2020年時50吉瓦,這個總量還是非常大的,國內的市場需求可以馬上得以打開,對國內的光伏企業是一個發展良機。”
據記者了解,2010年,在政府主導的“金太陽工程”中,英利承擔了整個項目的70%組件發貨量,在今年以及后期的“金太陽工程”,英利仍將延續占有70%左右的份額,這對英利的發展無疑起到極大地推動作用,預計在未來幾年,隨著國內市場的打開,英利也將完成千億資金規模的華麗轉身。
光伏大發展是必然選擇
據記者了解,在日本地震以前,日本還是大規模的開展突破核電技術,在中國的“十一五”規劃中,中國也在全國布局了幾十個核電站的建設。據世界權威報告發布,全世界的鈾只能維持核電站30-40年工作期限,隨著核電站的大力開發,一旦原料極度缺乏,仍然需要考慮再用其他新能源方式替代。由此可見,發展光伏也是世界的必然選擇。
但也有專家指出,盡管光伏迎來大的發展機遇,卻并不僅緣于這次日本的核泄露事件,而是光伏本身具有的清潔、安全、普適等特點所決定的。湘財證券新能源分析師侯文祥表示:“日本地震對光伏行業有影響,但影響不大,并在短期內不會顯現,即使有影響也需要經歷一個過程。”
李勝茂也表示:“日本地震引發的核爆炸光伏行業的近期影響表現在,提高了政府、企業以及民眾對光伏發電的期望和信心,有利于產業的良好發展。但長期來說影響并不顯著,光伏產業能否快速發展,不是取決于日本地震對核能的打擊有多嚴重,而是取決于光伏產業自身能否通過不斷的技術改進和激烈競爭實現太陽能的有效利用和成本的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