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汽車產業發展的一大趨勢。在本屆高交會上,稍加留心就能發現,在參展的汽車企業中,幾乎所有品牌都推出了自己的新能源動力技術,很多市民對電動汽車表現出極高好奇,并紛紛表示如果價格合理相關設備完善,電動車將是今后購車的首選。接受記者采訪時,雖然眾廠家對電動汽車發展前景一致看好,但也同時坦言,電池成本高、行駛里程短以及充電站建設等問題,仍是制約電動車發展的瓶頸。
比亞迪 純電動車明年推出
作為高交會上深圳本土“明星”,比亞迪F3DM雙模電動車可謂出盡了“風頭”。在正式宣布年底前量產上市后,在展臺展出的樣車就成為市民爭相試駕的目標。
據悉,F3DM雙模電動車可加油又可充電,在專業充電站快充15分鐘可充滿80%,而即使在220V的普通家用電源上慢充,也只需9個小時,充滿電后可行駛100公里。該款車使用的鐵電池為比亞迪自主研發,電池充電循環次數可達2000次以上,持續里程壽命大于60萬公里,可用10年。
不過,該款車型僅僅是向純電動車的過渡。記者了解到,比亞迪純電動車將于明年下半年推出,加速時間在10秒以內,最高車速可達160Km/h以上,一次充電可跑400公里。不過,純電動車不能在普通家用電源上充電,須依靠專業充電站才能完成。
據比亞迪總裁王傳福透露,e6雖技術成熟,已具量產能力,但考慮到社會環境和配套設施,預計將于明年下半年推出,價格暫時未定。
奇 瑞 “瑞虎”低調亮相
與比亞迪本土“亮相”的高調相比,自主品牌汽車奇瑞在本屆高交會上的表現明顯低調了很多,在展廳內僅僅展示了一款“A3混合動力車”和瑞虎純電動車。不過,記者發現,奇瑞此番表現雖然低調,但仍然受到眾多現場觀眾的熱捧,兩臺新能源車旁圍滿了意欲“一探究竟”的觀眾。
據奇瑞公司工程師張勇介紹,A3混合動力車其實是使用燃油驅動,其環保原理是使用電力驅動系統提高燃油利用率,節能可達20%~30%。據悉,奇瑞混合動力車已在奧運會期間投放一部分至出租車市場,節油效果良好。該車計劃于明年量產上市,市場價格在11萬左右。
至于展出的另一款瑞虎純電動車,張勇介紹,這款電動車充電6小時可跑200公里,時速130km/h,但受國家電動車產業政策、電池標準化,以及充電站建設等因素制約,上市時間可能要推遲到3年以后,屆時如果能將電池成本降下來,瑞虎純電動車的市場價應該可以控制在15萬以內。據悉,這款純電動車的用電花費僅相當于傳統車汽油花費的1/5。
記者采訪時看到,在眾多前來咨詢的觀眾中,他們幾乎都對電動車的成本以及續行里程表示關注。張勇也向記者坦言,行駛里程太短是制約電動車發展的瓶頸,也是消費者質疑的主要原因,目前,奇瑞公司已將其列入今后研發的重點,并將降低電池成本作為重要研究方向。
陸地方舟 綠能I號
采訪中,記者還發現了一部形似“甲殼蟲”的電動車。細細一打聽,才知道這款車可真是不得了,作為全國高新技術產業化電動車示范企業,深圳市陸地方舟電動車有限公司進入電動車領域3年來,產品已經遠銷美國、歐洲、哥倫比亞等地,廣受海外市場歡迎。
據公司副總裁兼營運總監樊俐介紹, “綠能I號”市場價在7萬元以內,每次續航里程達120公里,時速可達110km,每次充電大概需耗電10千瓦·時,節能效果顯而易見。據悉,該款車型年產量2萬余臺,僅今年上半年 ,“綠能I號”出口就達1200多臺。
“這款車何時才能在國內上市?”面對不少觀眾的提問,樊俐表示,作為深圳本土企業,陸地方舟非常期待自主研發的電動車能盡早上市,但由于國家還未下發電動車產業目錄,這款電動車國內上市計劃還在醞釀。“但是有一點可以確信的是,目前國家863計劃將小型電動車研究列為最主要研究課題,相信相關政策的出臺指日可待,‘綠能I號’很快就能向市場推出。”
大連森古 太陽能電動車
在會展中心城市館展廳,來自大連森古公司的一款Q型小車引起了不小轟動。記者發現,與以上電動車不同的是,這款車型依靠的新能源是太陽能,不僅如此,它也能通過車身安裝的電池驅動行駛。
據森古公司董事長熊小偉介紹,這款車是國內首款太陽能電動轎車,已于上月榮獲“中國專利展覽會”金獎。除了太陽能蓄電外,該車還裝有電池,用電池充電8小時就能行駛120~150公里,相當于燃油車五分之一的花費,成本既低廉又可完全滿足個人在城市內行駛的需求。
據悉,這款太陽能電動車成本在5萬元左右,將太陽能與電動結合在一起,完全可以滿足城市用車,預計于明年投向市場,時速也將由現行55公里提高到120公里。
電動汽車產業化還需政策扶持
不可否認,在能源日益緊張的時代,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汽車產業發展的一大趨勢。但是,電動汽車的批量生產還有哪些路要走呢?
業內人士分析,就目前的發展狀況來講,雖然如比亞迪等品牌的電動汽車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但這些樣車還沒有完全進入市場,產業化、商業化程度還不高。此外,受電池成本過高、充電一次續行里程較短等因素影響,相信更多消費者還是會對電動車的實際使用效果表示質疑。更為重要的是,由于國家汽車產業政策的缺失,盡管不少電動車已經達到了產業化水平,但要真正上市銷售還得有國家發改委的“準生證”才行。所以說,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發展之路還需要國家相關政策的扶持。
國外新能源車發展經驗
美國:政府對新能源汽車進行補貼,比如同一車型的混合動力車比裝配傳統發動機的車貴3000多美元,但政府對每輛車實行2000-4000美元的稅收優惠政策,高出的價格被政府的優惠政策沖抵,這意味著有些混合動力車的售價比普通轎車還便宜
日本:政府也提供了大量支持政策,對大學、研究所從事燃料電池開發給予了較多的補貼。同時,對豐田公司混合動力汽車給予補貼,每臺汽車60萬日元,買一臺車政府給予消費者20萬日元補貼。油價漲到70美元后,其混合動力汽車的優勢開始顯現。
歐洲:純電動汽車有一定的市場,其中最為成功和著名的車型就是電動標致106,這種以鎳鎘電池為動力的電動汽車經過10余年的發展,已經在歐洲各國,尤其是在政府部門當中,擁有大量的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