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技術前沿 > 資訊詳情

從日本核電站爆炸看中國不發展核電的現實難題

時間:2011-03-31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日本地震、海嘯引發的福島核電站安全事故,再一次將核電的安全問題推到臺前。福島核泄漏在中國引發的各種傳言,顯示了部分人對于核電知識缺乏了解,我們也在一系列專題中作了澄清

事實上中國的核電發展很緩慢

發電比例:發達國家是20%,中國只有2%左右

根據中國核科技信息與經濟研究院2008年提供的數據,中國大陸有11臺,共906.8萬千瓦的核電機組投入了商業運行,發電量僅占全國總發電量的1.9%,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事實上,在全世界已經擁有核電站的31個國家和地區當中,中國的核電所占比例是最低的。

在核能高效利用的法國,這一數據是78%,日本是30%,世界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是20%。
  
發展慢主要是因為以前核電太貴

我國之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沒有建造新的核電站,主要原因是成本太高。按2008年的數據,即使在煤炭的運輸成本和開采成本不斷上升的情況下,中國煤電的上網電價仍然維持在每度電大約4毛錢左右的水平,風力發電和核電的上網電價都是5-6毛,太陽能則高達3-6元,它們暫時都無法在經濟上和煤電競爭。

但是煤炭的運輸成本和開采成本目前已經漲到了很高的位置,還且還在一路上漲,僅從經濟角度看,核電也開始具有優勢了,所以現在核電新項目也上馬了不少。

讓我們為核電的發展緩慢算一筆安全帳

安全不安全是比較出來的 

如果中國核電趕上平均水平,10年可省煤1/6以上

以2001-2010這10年為樣本。中國每年的發電量,煤電占了大約75%,如果核電占發電比例在2001就趕上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20%,那么,煤電的占比就可以下降到57%,電煤用量就可以節省近1/3。

而中國的煤炭產量,有50%以上用來發電了,就按50%計算,節省的電煤也占到了煤炭總產量的1/6。
  
這1/6的煤炭產量,至少造成礦工死亡8000多人

這10年,按照官方統計口徑,煤礦工人總共死亡49167人,那么1/6就是8195人,而眾所周知的是,中國煤礦死亡瞞報漏報嚴重,普遍認為如果算上瞞報漏報,死亡人數可能增加一倍都不止。所以說8195人是一個極其低估的數字。
  
核電發展緩慢,造成10年間采礦一項就多死6000人

當然了,核電所需的原料——鈾也是需要開采的,鈾礦開采也會死人,但是發同樣數量的電,開采鈾礦的死亡人數是煤礦的26.5%(參見《中國煤電和核電的環境影響與健康風險比較》)。也就是說,如果中國的核電發展10年前就達到占發電比例20%,那么光采礦一項就可以少死人6000人左右。

這還是只算采礦一項,把整個煤電鏈(開采、洗煤、運輸、發電等)和核電鏈(開采、水冶、富集、發電等)放在一起比較,核電的安全優勢更明顯。那么像福島核電站這樣的堆芯熔化事故的概率是多少呢?現在世界上運營中的核電站大多是采用二代技術,而籌建的核電項目主要將使用三代技術。二代核電站的堆芯熔化率(主要事故指標)必須達到10的負5次方,也就是每10萬年出現一次,全球一共有400多個核電站,算一下發生事故的概率是每250年一次。而三代核電站進一步降低了故障率,堆芯熔化率達到了驚人的10的負7次方,也就是每1000萬年出現一次。

對煤電活生生的高死亡率視而不見,而對一個低概率事件耿耿于懷,是何居心呢?

中國不發展核電的現實難題
 
環保怎么解決、低碳怎么解決

眾所周知,以前都講究環保,也就是減少污染,現在又加了一條還要講究低碳,就是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中國的環境污染和溫室氣體排放從總量上說絕對是世界第一,中國老百姓對此也是深惡痛絕。如上面的表格,核電恰恰是實現環保和低碳的有效途徑,不發展核電,我們還要不要環保、要不要低碳?
  
水電、風電、太陽能還難當大任

放棄核電,你總要找到一種可以替代煤炭發電的方式吧。水力發電可行嗎?目前關于興修水電站會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各方的說法都不一,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水力發電受地域、氣候影響較大,并不足以解決難題。

利用風能和太陽能發電,可以算作是最清潔最環保的發電方式了。但是,至少目前看來,太陽能的價格就是一大制約,不僅太陽能發電設備造價高昂,利用太陽能發電每度電的上網價也在三塊左右,這是煤炭發電的五、六倍。至于風能,在中國,風能資源豐富的地區主要集中在草原地區,往往風能越豐富的地方對電的需求就越小,這樣就造成了嚴重的供需不平衡。而且季節性差異也很大,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夏季風從海上吹來,不能深入大陸。

況且,水電、太陽能、風電受到的質疑就會少嗎?比如水電對魚類不好,太陽能電池的制造過程會消耗能源,污染環境,就連風電都有人反對,歐洲專門有一批NGO反對風電,理由是風力發電機太難看,破壞自然環境的美感,而且會傷害鳥類。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