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日本核電事故威脅,全球各核電大國均開始對核電采取了審慎的態度,各國停止或者放緩各自的核計劃。未來30年全球核電2000億美元投資也因此受到影響,另外5000億美元的后續投資更加渺茫。全球進入后核電時代,中國如何瓜分呢?商務部中國企業走出去研究中心顧問、世界經濟學家吳東華認為,能瓜分3000億美元的全球電力投資市場。
吳東華先生首先認為,目前在釷電領域中國處于全球領先地位,而釷電比核電更安全更清潔更便宜,替代核電正成為中國切入后核電市場的關鍵工具。
第二,受核泄漏影響,全國呼吁放緩核電的聲音越來越高,而近年來國內新能源方面如風電、太陽能發電、生物發電等都取得了長足進步,雖然與世界先進國家相比沒有大的優勢,但發展空間不可低估。
第三,核電事故,使得火電水電在發展中國家大量上馬。這樣,中國水電火電設備由于廉價成本擴大出口。另外,會帶動水壩建造工程承包、發電后的電線電纜變壓器家庭用電器材的擴大出口。
中國在瓜分全球7000億美元的后核電市場中會遇到什么競爭對手呢?
吳東華先生認為,天燃氣發電排放的二氧化碳僅為煤電的二分之一。所以,一些天燃氣大國如俄羅斯、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克蘭、加拿大、美國等國會考慮用天燃氣發電,替代煤電水電。由于美國獲得頁巖氣技術,美國將成為強勁對手。但是天燃氣發電有一定的局限性,一般來講本國天燃氣要豐富而且開采成本低開采量很大。如果靠進口天燃氣來發電,那就有些貴。這使得天燃氣產量比較少的國家還是依賴水電火電。而石油的高漲使得用柴油發電成本上升,這也制約柴油發電。
中國可以在發展中國家抓住工業化余熱發電的良機,中國現在開始切入工業制造余熱發電的1500億元人民幣的改造市場中,這對以后指導發展中國家制造業的機械設備如何廉價投資,又如何同時進行余熱發電,具有良好的實戰經驗,我們按以后中國海外市場也產生余熱發電1500億元人民幣的改造市場計算,相當于200億美元。
7000億美元的后核電市場,中國能分到多少呢?
吳東華先生認為,按美法等少量國家依然使用核電,瓜分1000億美元比較合理,利用天燃氣發電瓜分1000億美元,利用發電太陽能發電潮汐發電地熱發電1500億美元,利用火電水電1500億美元,利用釷發電2000億美元。這樣中國將瓜分風電太陽能發電全球1000億美元市場中的700億美元,瓜分制造業余熱發電市場中的100億美元,瓜分水電火電市場中的1000億美元,瓜分釷發電市場中的1200億美元,加總是700億+100億+1000億+1200億=3000億美元。中國將瓜分后核電時代43%的市場。
綜上所述,本來中國瓜分全球發電市場的20%投資。日本核電事故后,中國有望瓜分全球發電市場的40%以上,達到翻倍的效果。中國瓜分的市場份額正好是法國核電喪失的市場份額,中國有望獲得全球后核電時代7000億美元市場的近3000億美元的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