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專項資金補貼的2011第三屆廣州國際太陽能光伏展覽會(簡稱PV Guangzhou 2011)在組委會一番緊鑼密鼓的準備中,將于2011年8月11至13日在亞洲最大展館--廣州·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琶洲展館隆重舉行。該展會借助中國太陽能光伏產業大國,將充分展示當前全球最新光伏發電系統、太陽能電池及組件和生產設備、光伏材料、蓄電池、建筑光伏系統、光伏玻璃、光伏生產設備、太陽能光伏應用產品和相關配套產品等。
上世紀七十年代后,全球工業日新月異,但是能源危機和大氣污染問題日益凸顯,全球有近20億人口的能源得不到正常供應,一系列環境問題一一浮出,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瓶頸。這時全世界的目光都投向了可再生能源,希望以可再生能源來改變人類的能源結構,維持長遠的可持續發展,太陽能以其獨有的優勢成為世人重視的焦點。
放眼國際市場,全球太陽能光伏產業經濟已經成型。早在2006年,世界上就已經建成了10多座兆瓦級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6個兆瓦級的聯網太陽能光伏電站。以歐洲為例,2010年光伏裝機量占新增可再生能源首位。根據歐洲設定的2020年20%的能源來自于可再生能源的目標,EPIA的研究結果表明,到2020年光伏發電占歐洲電力需求量的比例應從目前的2%提高至12%,預示著未來十年內歐洲光伏裝機量還將有大幅度增長。
中國也不甘其后,據科技部某高級官員透露,2009年中國在清潔能源技術方面的投入達300億美元,超過其他任何國家,中國清潔能源技術領域的市場規模有望在2020年達到1000億美元以上。
傳統能源的供不應求,各國政府對于新能源產業政策不斷傾斜,世人節能環保觀念不斷增強,用于太陽能光伏產業的固定投資不斷加大,可以預見太陽能光伏產業已經開始釋放出21世紀產業經濟的空前需求,作為全球尋求新能源和經濟發展的出口,有望成為抵達全球經濟巔峰的復燃劑。PV Guangzhou 2011順勢而下,及時滿足了全球經濟的應時之需。
“十二五”發展太陽能光伏等新能源,躋身于世界主要能源消費國和溫室氣體排放國家之列,中國政府早已意識到能源需求和氣候條件對經濟快速發展的影響。其在哥本哈根協議下承諾,至2020全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提高至15%左右;不僅如此,十一屆全國四次會議審議的“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能源的戰略型新興產業,指出“十二五”期間“新能源重點發展新一代光伏光熱發電、風能技術裝備、智能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