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由禪城區政府與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合辦的陶瓷(珠寶)藝術設計學院,將于5月18日掛牌成立。佛山現有的13名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與陶瓷藝術大師,都將擔任客座教授。
去年年底,陶瓷(珠寶)藝術設計學院啟動建設,預計5月18日正式掛牌成立,9月將迎來首批新生。目前,該學院已經通過佛山市機構編制委員會審批,將作為佛科院下屬的二級學院。該學院面向全國招生,首批共招120人,其中60人為陶瓷藝術和設計方向。
“學院位于江灣路的廣東(佛山)軟件園內,規劃面積66畝,不過目前還不能遷入,暫時在金禪苑教學。”項目相關負責人、佛科院文學與藝術學院副院長裴繼剛說,未來兩年,將建設教學大樓、大師工作室和學生生活設施等,并與南風古灶等一起,形成佛山陶瓷產業的集聚區。
石灣陶藝歷史悠久,名聲在外。但時至今日,技藝傳承仍是傳統的師徒傳授。“弊端在于傳承人多沒有經過系統的藝術訓練,創作缺乏文化理論的支撐。”裴繼剛說,這制約了陶藝的創新發展。
陶瓷(珠寶)藝術設計學院的陶瓷專業本科生,除有美術基礎,還要求了解平面設計、色彩、對石灣陶瓷的制作工藝、燒制技法等。裴繼剛說,學院將利用高校資源培養人才,既注重技藝傳承,也注重藝術理論的學習。
除此之外,學院還將聘請佛山13位國家級陶瓷藝術大師和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擔任客座教授,并為大師設立工作室,對學生實行導師制管理。進入高年級后,學生可通過雙向選擇,進入大師工作室參與藝術實踐和創作。大師們也會通過舉辦作品展、講座等,傳承石灣陶藝。
“成立陶瓷藝術設計學院只是第一步,爭取在‘十二五’末期,成立獨立的陶瓷研究院。”裴繼剛說,未來,還邀請廣州美院、景德鎮陶瓷學院、中央美院的大師入駐,并引入民營資本,形成佛山陶瓷的教學、科研和創作基地,系統培養自己的設計人才成為佛山陶瓷產業發展的智囊。
○聲音
陶藝家綜合素質待提升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梅文鼎:建設該學院的作用很大。目前制約石灣陶藝發展的一個原因,就是陶藝家本身的藝術理論基礎薄弱,綜合素質有局限性,創新能力不夠。學院的辦學宗旨要突出地域特色,在注重培養藝術家綜合素質之余,石灣陶藝技術傳承不能丟掉。
廣東省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工作委員會委員梁詩裕:在石灣建設陶瓷學校,傳承陶瓷技藝,保護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呼吁了10多年。石灣作為國家級的陶瓷基地,既需要家族傳承又需要師徒傳承,但要真正展現它的魅力和實力,學校正規的傳承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