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世界其它國家目前憂心的一個問題是:這次與以往會有不同嗎?
日本這次遭受的有形損害(特別是考慮到核電站仍然前途未卜的命運)會更難修復嗎?全球化是否讓世界更容易受到一個經濟大國的影響?在金融市場已對各國政府的償債能力表示懷疑的情況下,上周末關于日本的那些觸目驚心的錄像和新聞頭條以及人們對中東和歐洲局勢的擔憂會引發金融市場的海嘯嗎?
此次災難對日本造成的直接影響目前難以量化統計,但對災難進行綜述相對比較簡單。生產將受到影響。日本汽車制造商的國內工廠幾乎全部停產。索尼公司(Sony Corp.)關閉了六家生產電子零部件的工廠。占日本啤酒產量約40%的麒麟(Kirin)、朝日(Asahi)和札幌(Sapporo)等廠商目前停產。電力供應中斷。
野村(Nomura)經濟學家曾預測日本經濟將在今年第二季度走出當前的低迷狀態,而如今他們說在第三或第四季度之前,日本經濟都不會擺脫低迷。2010年第四季度,日本經濟曾出現萎縮。野村經濟學家在報告中說,鑒于公路和發電設施等基礎設施遭受重大破壞,我們認為這次災難對日本經濟造成的短期影響可能大于神戶地震的影響。
跟神戶地震不一樣的是,這次地震來襲時,日本正處于心理脆弱期,它剛剛把自己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頭銜拱手讓給了快速增長的中國。以下是這次地震可能有別于神戶地震的地方:
日本會在重建資金方面遇到困難嗎?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估測,日本政府負債總額已相當于2010年年度經濟產出的200%以上,是1995年發生神戶大地震時日本債務的兩倍多。
按理說,日本應該可以輕松應付債務問題,畢竟它是一個富裕的國家。即使這次地震造成的損失是神戶地震損失的10倍,也不過會為日本債務占GDP的比重增加約7個百分點。日本主要依賴國內儲戶給政府提供貸款,這一點和美國不一樣,而近年日本利率一直保持在超低水平。
不過,很多時候要看國際市場的反應。如果那些擔心歐美國家政府高負債水平的投資者推高日本的借款成本,有可能會給日本財政造成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