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間,我國紡織工業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節能減排成效顯著,行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技術裝備水平不斷提高,中國作為世界紡織大國的地位進一步鞏固。
五年間,我國紡織行業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0.5%,纖維加工量從2005年的2570萬噸,增加到2009年的3780萬噸,增長幅度達到47%,年均增長10%,占全球纖維產量的比重超過50%。
紡織大國地位不斷鞏固
2009年,全國規模以上紡織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39641萬元,比2005年增長92%,年均增長17.7%;完成主營業務收入38502億元,比2005年增長91%,年均增長17.6%;實現利潤總額1558億元,比2005年增長1.2倍,年均增長21.7%。
2009年,全國規模以上紡織工業企業戶數達到5.4萬戶,比2005年的3.65萬戶增加50%;就業人數從2005年的995萬人增加到1166萬人,年均增長4%,全社會就業人數超過2000萬人。
“十一五”期間,紡織行業固定資產投資不斷增加。2009年全行業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達到3102億元,比2005年增長87%,年均增長17%。
五年來,我國化纖、紗、布、呢絨、絲織品、麻紡織品、服裝等產量均居世界第一位。2009年全國紗產量達到2405萬噸,比2005年增長66%,年均增長13.5%;化學纖維產量2750萬噸,比2005年增長65%,年均增長13.4%。
在出口方面,2009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達到1713億美元,比2005年增長45.8%。
產業結構日益優化
“十一五”期間,我國紡織工業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2009年,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纖維加工量達到723萬噸,比2005年的365萬噸增長98%,年均增長18.6%。服裝、家用、產業用三大類終端產品纖維消費量的比重由2005年的54∶33∶13調整為2008年的51∶32∶17。同時,化學纖維得到快速發展,在紡織原料中的比重接近70%,而差別化纖維的比重達到42%。
五年來,紡織產業集群日益成為我國紡織工業的重要力量。中國紡織工業協會試點的全國164戶紡織產業集群,其經濟總量占到全國紡織經濟總量的40%以上。
從產業布局來看,2004年以來,中部地區紡織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開始超過行業總體水平。從企業結構來看,2009年1~11月,占據規模以上企業總數32.2%的優勢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30.7%,高于行業平均水平5.3個百分點,其中,3666戶骨干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速達到40.2%,利潤率達到15.7%。
在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的同時,紡織行業節能降耗和環境保護也取得實質性進展。
一方面,紡織工業能耗在工業能耗中的比重逐年下降,已經從2005年的4.34%下降到2009年的3.6%,降低0.74個百分點。尤其是,行業能耗增長幅度大大低于工業增加值增長幅度,紡織工業增加值從2005年的5145.36億元增加到2009年的10351.88億元,增長101.18%;能耗從2005年的6866.82萬噸標煤增加到2009年的7945.65萬噸標煤,僅增加15.71%。
另一方面,紡織工業增加值能耗持續下降。2005年以來,規模以上企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分別比上年降低8.65%、13.36%、18.77%和10.54%,五年累計降低42.10%。
科技和品牌貢獻率提升
“十一五”期間,我國紡織工業將加快科技進步作為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重要支撐,圍繞創新能力提升和技術裝備升級兩條主線,我國紡織工業科技進步成果斐然。
2004年底,針對制約行業發展的主要技術瓶頸,《紡織工業科技進步發展綱要》提出了急需解決的28項關鍵技術和10項新型成套關鍵裝備。
迄今為止,紡織行業在高性能、功能性、差別化纖維材料技術,產業用紡織材料技術,紡紗織造高新工藝技術,高效、環保染整技術,紡織信息化技術和新型紡織機械等重點領域的關鍵技術攻關和產業化取得實質性突破,一批自主研發的科技成果和先進裝備在行業中得到廣泛應用。截至目前,紡織行業三分之一左右的優勢企業技術裝備實力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規模以上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比2005年翻一番。
“十一五”期間,大中型紡織企業研發經費投入、規模以上企業新產品產值增加了近兩倍,全行業共有22項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其中,“年產4500噸粘膠短纖維工程系統集成化研究”、“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復合紡紗技術及其產業化”兩項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以山東如意集團與武漢科技學院、西安工程大學聯合研發的“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復合紡紗技術”為例,該技術是我國第一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原創新型紡織技術,代表當前世界最先進的紡織加工水平,不僅可以推動紡織行業技術進步與產品升級換代進程,而且對緩解資源緊張、拓寬紡織原料資源具有重要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紡織行業自主品牌建設成果斐然?!笆晃濉逼陂g,我國紡織工業品牌發展的外部環境得到極大改善。一方面,國家對紡織品牌建設高度重視,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明確提出了“加快自主品牌建設”的重點任務和目標,隨后國家七部委又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服裝家紡自主品牌建設的指導意見》。
另一方面,紡織品牌發展的社會環境得到改善,品牌消費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所接受,品牌的個性化競爭逐步取代同質化競爭,品牌價值競爭逐步取代價格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