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專家認同電動汽車市場有望取得突破性進展,但是諸如技術、政治、商業等問題也隨之而來。對于自動化供應商而言,如何才能從潛力如此巨大的新興市場中獲益?通常,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加以努力:1)為電動汽車提供零部件及其解決方案;2)為電動汽車生產線提供核心產品及其解決方案;3)為電動汽車的相關配套產業提供軟硬件及其解決方案。
其中,第三個方面將會為自動化供應商帶來最大的成長機會。例如,充電站部件:輸入輸出模塊、電力電子元器件、操作面板等。今年,ABB、菲尼克斯電氣 (與威圖合作) 、西門子在德國漢諾威展上展示了相關的產品與解決方案。
與電動汽車相關的軟件包括:計費系統、車與電網/住宅的通信系統、以及電網管理軟件。很多大型供應商早已踏足電動汽車相關軟件市場,如SAP,西門子和ABB。西門子活躍在眾多著眼于電動汽車與電網集成以及發電配電的相關項目之中。在西門子公司,粗略估計大約有150名員工在為電動汽車領域提供服務。
電動汽車本體市場
電動汽車本體市場可謂商機無限。目前,該市場的銷售額還不高,但所有的功能已為大家所熟知。最顯而易見的商業機會可能存在于驅動系統,它包括了驅動控制單元、將驅動電機和發電機連結到電池的功率轉換單元等。ARC顧問集團估計,到2020年,全球電動汽車的年銷售量將達到8-11百萬輛。這一數字包含了混合動力汽車(HEV),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HEV),純電動汽車(PEV)和燃料電池汽車(FCEV)。基于這些數據和對未來價格的預期,驅動控制單元和驅動電機的全球年市場容量將分別達到120億美元和180億美元。
汽車供應商們已經開始提供各種各樣的驅動系統解決方案。例如Azure Dynamics的風冷感應電機;Getrag與博世合作的雙離合器永磁同步電機 (300kW/660Nm)。Tesla跑車用的感應電機,其重量35kg,功率輸出卻高達185kW。
對于驅動系統而言,自動化供應商需要考慮如何將其相關產品集成到整體系統之中。系統集成可以由那些一級供應商來完成,例如博世,大陸,德爾福,江森自控,利爾,麥格納,蒂森克虜伯,偉世通,采埃孚;或者汽車制造商本身。內燃機和電力驅動系統的緊密結合問題會對自動化供應商進入這一領域形成障礙,尤其在并聯型混合動力汽車領域。簡單來說,自動化供應商對于混合動力汽車幾乎沒有經驗。然而,西門子是一個例外,其大型傳動事業部已為混合動力公交車提供驅動控制系統多年。
人機界面(HMI)同樣為自動化供應商提供了可能的商機,它將被更廣泛的集成到汽車上,為駕駛者提供更多的信息,尤其是電池充電的狀態。
價值鏈
自動化供應商將不得不面對瞬息 萬變的價值鏈系統,影響到這條價值鏈的主要三大因素:1)電池生產 2)輕量化制造3)機械零部件減少。
由于電池技術是關鍵的成功因素之一,在此領域的投資非常可觀。電池的價格過高,制約了電動汽車的規模化經濟發展。當前電池的價格在每千瓦時1000美元左右,ARC顧問集團預期在10年內會降至每千瓦時300美元,這主要取決于電池設計,生產流程和經濟規模的發展。其下游產業鋰是一種稀有金屬,其價格在去年已有明顯地增長。目前,中國、澳大利亞、智力和阿根廷蘊藏豐富的鋰資源。
汽車能源
價值鏈中的第二種趨勢與電池的高重量和低能源密度息息相關,輕量化技術的地位日益突出,從而大力促進了碳纖維工業在近幾年迅猛發展。與此時,粘合劑逐步發展成為其中的關鍵產業,重達16kg的粘合劑經常應用在電動汽車之中,使鐵片變稀薄而且增加了穩固性。從結果上看,粘合劑與碳纖維工業在最近的經濟危機中相對穩定。
“In the long run we are all dead.”(長期而言,我們都會死去。) 這是John Maynard Keynes的一句名言,對電動汽車來說同樣如此。目前,混合動力汽車主導著整個電動汽車市場,但隨著電池技術的發展,純電動汽車會變得越來越普及。純電動汽車不使用齒輪箱,所以可以在電機和整個驅動系統中減少機械部件。這意味著對于傳統機床的需求會減少,例如鉆床、磨床和銑床。事實上,這確實是一個長期的發展歷程。
汽車,住宅,系統
未來電動汽車(包括PHEV和PEV)將被更多集成到電網,為自動化供應商創造一個嶄新的商業機會。這一領域的產品包括充電站和所有相關的硬件:面板,顯示器,輸入輸出模塊,電力電子,通訊硬件等等。操作員面板在建筑自動化中同樣需要,作為駕駛者與充電系統的接口,駕駛者在家中便可改變充電模式或作啟動前的預熱/預冷。
將電動汽車集成到電網的軟件市場也十分巨大。通過ARC顧問集團的最新研究,智能電網運營管理軟件市場已經超過了10億美元規模,而且隨著電網對更多活躍參與者的吸引而繼續增長。在這個市場中,ABB,通用電氣和西門子都是具備了強勁競爭力的市場玩家。
現實 vs. 遠景
“Wer Visionen hat soll zum Arzt gehen,” 這是在1974到1982年任職的德國總理Helmut Schmidt的一句名言. 意思是:“那些有遠景的人都應該去看醫生”當我看那些可替代能源汽車,尤其是電動汽車,有時很難去區分遠景和現實的區別。
當前可替代能源汽車(可替代能源指除了汽油和柴油以外的其他可替代燃料)歐洲市場主要由液化氣驅動汽車占有,許多都是混合動力汽車。城市和國家政府通過近幾年的推行現已卓有成效。
豐田Prius是歐洲市場上第一輛混合動力乘用車,占據了2008年整個市場的90%。全世界來看,Prius也是以80%的市場份額占據市場第一的位置。歐洲在混合動力汽車普及上是落后與美國,但是增長趨勢顯著。原因之一在于,主導著本地市場的歐洲汽車制造商是混合動力技術的后來采納者。特別是在德國—歐洲最大的汽車市場,汽車制造商步伐較慢。原因之二在于,歐洲小型柴油引擎的高燃料效率也延遲了電動汽車的采納。
比亞迪,一個在電池領域有著卓越競爭力的中國新型汽車制造商,成為了焦點。比亞迪計劃在今年銷售1000輛F3DM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但截至到上半年,只銷售了36輛,其余500輛的訂單也主要來自于企業客戶。盡管如此,從1月到6月份,比亞迪總共銷售了233,305輛汽車,與2009年同期相比,增長了41.54%。
在德國,現實與遠景的差距更加明顯:計劃到2020年擁有一百萬輛純電動汽車的保有量。然而,到2009年底只有1,588輛純電動汽車在德國注冊,在2010年上半年,只有54輛新純電動汽車售出。然后,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普通混合動力汽車在德國乃至整個歐洲都在穩步增長。總體來看,主要的趨勢—氣候變化,城市化,亞洲新興市場的財富增長,不斷攀升的油價等等—將推動電動汽車作為內燃機汽車的一個可替代方案,所以如果單獨從當前電動汽車銷售表現來計劃整個電動汽車的未來也許是個錯誤。
有些人主張電動汽車會走向消亡,筆者認為有點過于夸張。電動汽車還是為環境,為消費者,為各種各樣的參與者,例如包括自動化供應商在內的供應商,都帶來了許多潛在的益處。
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分類
混合動力汽車按類型可分為:
串聯型混合動力汽車: 內燃機引擎與軸、負載電池直接連接,不需要機械裝置。
例如: 雪佛蘭 沃藍達/歐寶 安培拉
并聯型混合動力汽車: 可以同時把動力傳送給軸。通常是通過一個小型電力引擎。
例如: 本田 思域
功率分流式混合動力汽車: 電力與內燃機引擎通過機械自動連接,以達到最佳性能。
單模: 有一個固定的行星齒輪。
例如: 豐田 雷克薩斯 福特
雙模: 操作取決于速度,操作可以是純電動,混合動力,或者純內燃機,由通用,克萊斯勒和寶馬開發
由電機功率和混合程度可分為:
輕度混合動力汽車: 2 – 4 千瓦/噸; 用于啟動汽車
中度混合動力汽車: 6 – 14 千瓦/噸; 混合驅動
強度混合動力汽車: 20 千瓦/噸; 可以純電力驅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