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綜述
2000年左右開始的制造業向“中國一邊倒”的動態,現在將告一段落。以洗衣機、冷凍機為代表的一般家電商品和日用雜貨制品所需的模具技術,向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地區轉移,除特殊的以外也可劃了句號。一方面質量管理、環境污染再加上專利、知識產權等問題浮了上來。另一方面,中國貨幣“元”的匯率變動,再加上中國基礎產業的發展,海外基礎產業企業,難以從中國市場取得利益。故而將目光轉向下一個有大型顧客消費市場的印度,無論是汽車工業、家電行業、日用百貨行業等都向新的市場印度發展,因而這些行業所必須的模具行業也在印度開始有了迅速發展。印度模具的經營可概括為“理論的經營”為主體的個業經營,不是空談“模具是重要的產業因而制造販賣”,而是“模具的經營如何才能使投資見到利益”和“重要的是如何優先得到流動資金”。在此理論基礎上構筑了在亞洲地區所未見到的新型模具工業。它不是作為一過性的行業,而是從長期著眼的基礎性產業。因而印度模具工業這種經營方法,從長期觀點來看,亞洲模具工業的主體向印度轉移的可能性很高。亞洲各國模具分別用圖表,對其技術水平和售向國際國內市場進行了評價。 亞洲各國的模具生產經營形式主要是“自制自用”的形式,并以中小零散企業為主體。模具生產企業以零散中小企業為主體,不僅亞洲也是全世界的傾向。主要區別于“自產自用型”還是“外販型經營”。日本在五、六十年代自產自用率達到70%以上,但到2006年時統計其比率僅為25.5%。亞洲的其它各國不一定都走日本經過的路,在中國以出口為主的模具生產企業正在摸索完全不同的生產方式。亞洲地區各國今后模具行業將日益加速發展,對其發展和經營方向進行預測是很重要的但確有難度,只能從幾方面的因素作些分析。向工資等費用更低的國家轉移問題,迄今為止模具行業的轉移,由日本向韓國、臺灣,然后再向中國、馬來西亞、印度轉移,其主要動力是“向工資更便宜的國家”。今后向工資更便宜的越南、印尼、柬埔寨等國轉移將是需更長的時間,這是由于市場對模具要求不僅是“便宜”,更主要的是高質量勞動力的,人才的不足是更大課題;在亞洲自由貿易的開展,不可能像歐洲那樣的零關稅,但向零關稅方向走是肯定的,菲律賓的事例可以證明這一點,因而模具在現地生產供應將出現大的變化,在競爭中取勝的將是有“特長的制造”;亞洲模具工業的發展必將走向全球化,因而準確掌握匯兌的經營是非常必要的。 亞洲各國過去多半以美元結算,現在歐元的形式正在發展,中國正在走向世界經濟的核心,人民幣的動向也已引起重視。十年前美元的變化左右了亞洲的經濟形勢已成為過去,例如印度的模具工業受歐元左右的事例很多,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都正在根據匯兌變化開展有利于自己的經營;歐洲的技術已從亞洲的西側開始進入。日本和中國系統的時代,日語、中國話不好的歐洲企業市場很小,對亞洲地區也不那么關心。但從印度經濟的發展并占據了亞洲的一角,再加上其英語系統,歐洲各國逐步從西側進入,特別是德國、荷蘭,不僅是像在斯里蘭卡投資企業直接進入,而首先從基礎產業的教育入手戰略性進入,已在印度、泰國等地開展以教育培訓設施為主體的活動。今后亞洲的模具工業將有可能逐步增大歐洲(德國、荷蘭、葡萄牙等國)的方式;機床行業與模具行業有著密切的關系,機床行業興旺的國家模具行業發展也快,迄今亞洲的機床行業以日本、臺灣、中國、韓國、泰國為中心,2006年以來印度以著手于機床的發展,機床已CNC化。 印度有發達的軟件,對發展CNC機床很有利,更有利于模具的發展,將有可能改寫亞洲模具生產地圖;誰將掌握亞洲模具生產的主導權?掌握主導權不僅是技術,經營、決策、語言、資金都是重要因素。在技術上日本是撥群的,在經營方面是中華系企業,規劃決策是新加坡,語言則是印度系企業,在資金上則是三國抗衡狀態。今后誰能在這幾個方面連動起來,則將可能掌握主導權。 亞洲模具行業的狀況是處于“發展途中”的狀態,要加速其發展還有許多課題有待解決。首先是人才培訓問題。模具生產關鍵是高質量,人才是其核心,日本過去走的路是OJT方式(師傅帶徒弟在日常工作中培訓)培養好一個人約需10年左右時間,絕對量不足,很難在短時間累培訓出很多人,這種方式在亞洲各國顯然難行通的。如何培訓好人才是亞洲模具行業發展的關鍵問題,其次是質量管理問題。亞洲的模具生產企業都在努力取得ISO9000的質量管理的評定。歐洲的這項標準并不適合于模具生產企業。批量生產的質量管理形式和模具這種每個都不一樣的質量管理方式是完全不同的,不是所謂“管理中心”的質量管理,應是適合現場情況的質量管理。亞洲各國的模具生產企業的經營者和管理者有脫離生產現場的傾向。第三是售后服務。外售模具基本上見不到售后服務。如何使外售模具生產企業對“沒有利益的售后服務”能積極開展,則是外售模具企業生產高質量模具所必需解決的問題。第四是保護機密的問題,模具由于很多是自產自用,因而對保護機密的認識度較差。 在日本模具生產企業與用戶建立有長期協作關系,即使沒有簽訂保護機密的合同也有這方面的習慣,但也發生“圖紙流出問題”,受到經濟產業省的通報。今后隨同全球化的進展,用戶與模具企業的地理距離雖遠也能保持互相新人,“保護機密”問題將更加重要。第五是職工跳槽問題,除日本外在亞洲各國的模具企業是普遍存在的重要問題、如何防止是重要的,但在這種環境下也能作好經營,在生產上不出現問題是更重要的課題。 二、中國的模具工業及其經營特點。 號稱“世界工廠”的中國,作為制作基礎的模具其生產規模是凌駕于日本之上的世界大國。無論是作為由海外取得供應的用戶、日本模具行業競爭的對手、或者可能陳偉今后合伙經營的伙伴,都不能忽視中國的存在。中國模具行業的概況:從最近公布的數字(2003年)來看,企業數2萬個、職工50萬人、產值450億元(按1比15折合日元為6750億日元),分別是日本的2倍、5倍和40%。模具價格約為日本的一半,生產的模具型數大體與日本相近。但這個數字是“國營企業和年產值500萬元以上的非國營企業”,實際上企業數在6~7萬個。(編者按:上述統計數字和說法,均系日文作者本人的看法,與我國實際情況有很大出入)。這個數字是5年前的,考慮到這幾年的發展趨勢,其年產值與日本相近、其型數超過日本也不為過。按資本區分可將企業分成四類;國營企業,原為國營企業多數是國營集團下屬的企業,例如一汽集團的一汽模具制造公司。其特征是職工在數百人以上規模巨大的工廠多,主要是生產中大型模具,其設備以中國造的為中心,近年也積極購進國外設備,其供應對象除本集團內部外,也面向社會和國外供應;部分民營企業,原為國營現在部分民營化的企業,民營部分增資時多為企業的領導干部或包括外資在內的投資公司出資,如海信集團的海信模具有限公司;民營企業,原國營企業為民資全部收買和設立時就全部為民間資本,既有以普通設備為主的家庭式工廠,也有引入最先進設備的工廠,其技術力量差別很大;外資系統的企業,在香港、臺灣和日本的企業,日系的企業兼產的較多,現有261個公司(2007年9月止)。 中國模具企業經營上的特征有以下五點: 1、相當細致的分工和專業化。金字塔型組織系統又有相當規模的模具廠都有相當細致的分工和專業,一般都分有設計、機械加工、精整加工、更進一步如在設計工作上又分有CAD、CAM,在機械加工上又分別分擔電加工、線切割、NC加工,在精整工作上又分有磨削加工和組裝等細致的分工。為什么會如此,職工不穩定是其原因之一,如某港系的模具工廠每月離職的有4%,每年有四成人員要更換。人員不穩定就成了學習和掌握技術的障礙,在短時間能掌握技術就需有細致的分工專業化。這種狀況使管理層與一般工人的工資更拉開了距離,但在實施計件工資的工廠里也有的工人可拿到二倍到三倍的工資。能這樣的分工專業化,要人多工資更便宜,這是中國的強項。在加工方法也有其有點,用生產線和節省工序,但復雜的模具則做不了,簡單的模具從設計上就使其可組合成各種不同的模具。據說自動串聯的沖壓模具在中國當地供不應了,從人件費用方面看由于自動串聯的特點,沒有培育這種模具的條件和市場環境。 2、現金主義。從財務方面看,不重視長期效益追求短期效益。不重視質量和服務以建立長期效益,只重視訂貨價格的高低,利潤多少,用低成本的材料和模具構造追求更大利潤。在日本是驗收后一次付款,在中國必須交付定金。當然支付條件也可能由于競爭環境的變化而變化。 3、旺盛的設備投資欲望,在中國很多模具工廠在沒有訂貨的情況下,也投資擴大規模,不是按需求兒擴大,而是有了條件就可招來用戶,這與日本模具企業思路完全不同。其原因一是向模具的“百貨商”橫向發展,從汽車、家電、日用品的模具都生產,范圍廣用戶多,并藉此平衡其生產能力。另一原因是從部裝到總裝所有領域都擴大進來的縱向發展。于此擴大規模的欲望相反,現今是追求技術以提高附加值,這樣的企業則很少見到。 4、對技術不是去“培育”而是去“買”。有了好的設備沒有掌握相應技術的熟練的職工并不能取得好的效益,培育人才需要時間,不如去買更方便。現在有很多民營企業其設備比外資企業比日本的都要好,聘請日本的技術人員或技術顧問、副總經理在現場進行指導,不僅請日本人,也有請韓國人的。由于日本可能擔心人才流出也伴同技術流出,日本人不干,韓國人也可承擔此任務。 5、對模具的嚴謹態度。對模具在事業上制造上都缺少十分嚴謹的態度,形狀、精度達到了要求即使多少出些毛刺,在后處理中也可解決,只要對總成本有利,不去追求更高的要求。日本的企業堅信“只要是能作出好的東西就會有效益”,把技術和事業結合起來的傾向很強,在中國則不同,“制造出好的東西和有效益”是兩回事。
淺析亞洲的模具工業市場營銷的策略
時間:2011-02-24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2000年左右開始的制造業向“中國一邊倒”的動態,現在將告一段落。以洗衣機、冷凍機為代表的一般家電商品和日用雜貨制品所需的模具技術,向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地區轉移。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中國AI芯片和DeepSeek成馬來西亞主權AI項目核心助力
中國AI芯片和DeepSeek成馬來西亞主權AI項目核心助力
關鍵詞:2025-05-22英特爾發布全新AI推理GPU芯片再戰英偉達
英特爾發布全新AI推理GPU芯片再戰英偉達
關鍵詞:2025-05-22黃仁勛:摩爾定律已經結束!未來只有天空能限制AI產業發展
5月21日消息,在回答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是否看到AI芯片與產業發展會受到限制”的問題是,NVIDIA CEO黃仁勛表示,摩爾定律已經結束,未來只有天空...
關鍵詞:2025-05-22全球首款基于神經形態的RISC-V邊緣AI芯片發布
5月22日消息,荷蘭芯片廠商 Innatera 近日正式發布了第一款使用基于神經形態架構的商用RISC-V微控制器Pulsar ,主要用于AI傳感器應用。
關鍵詞:2025-05-22行業競爭加劇,汽車芯片卷向算力?
在政策框架逐步健全、技術體系持續迭代、消費端智能化訴求升級等多重驅動力作用下,國內外汽車芯片廠商也悄然間展開了一場算力軍備賽。
關鍵詞:2025-05-22集體漲停,固態電池又有重大突破
5月21日,國軒高科、領湃科技、金龍羽等漲停,上海洗霸、南都電源、當升科技、寧德時代等跟漲。
關鍵詞:2025-05-22馬斯克:愿意開放特斯拉FSD給其他車企使用
5月22日消息,日前,特斯拉CEO馬斯克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目前已經有好幾家大型汽車制造商與特斯拉洽談關于授權自動駕駛技術的事宜。
關鍵詞:2025-05-22皮爾磁:工業安全新“勢力”——安全雷達系統
安全雷達系統是皮爾磁PILZ推出的滿足復雜環境下人員和設備安全防護需求的創新產品,它最大的特點在于其對惡劣環境的適應能力。
關鍵詞:2025-05-22皮爾磁:企業面對工業信息安全該如何行動?
“工業信息安全?這與我們無關!”——許多機械制造商和運營商在被問到信息安全時,仍然會這樣回答。
關鍵詞:2025-05-22匠心智造比肩日系丨雷賽精益化產線再上新高度
在工業4.0的浪潮中,當您的生產線面臨良率波動、訂單交付延期、人力成本攀升三重壓力時,是否渴望找到破局之道?雷賽智能全自動化生產基地用3000...
關鍵詞:2025-05-22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