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新疆區委會經論證提出新疆棉花全程機械化發展現狀與建議,建議為減少棉花采摘期因“拾花工” 緊缺,造成摘棉難的問題,加大對新疆機械化采棉的推廣。
2009年新疆棉花種植面積已達2750萬畝,產量達290多萬噸,棉花單產、總產、商品棉出口率、調出量、人均占有量已連續十幾年位居全國首位,是我國最大的棉花主產區和國家優質棉、長絨棉生產基地。目前 ,機采棉面積占新疆棉花種植面積的比重很小,每年棉花的采摘期都會因拾花工緊缺,造成用工荒,棉花采摘價格也一路攀升到2元錢每公斤。到2009年新疆擁有采棉機586臺,進口的數量占66%,2009機械化收獲面積達150多 萬畝,2010年計劃170多萬畝。
目前,在新疆兵團的的機械化采棉程度較高,而地方農民因種植模式隨意,地塊小而分散,田間管理技術和水平差,導致機采棉程度較低。為加快新疆機采棉的推廣,委員建議,將采棉機補貼額度提高到40萬元以上, 基本接近購買費用的30%;出臺棉花機械采收作業補貼,利用2-3年的作業補貼政策推廣棉花全程機械化工程,建議每畝補貼50元;建議由國家投入,在新疆南北疆建立3-4條標準化的機采棉加工線,提高加工水平。制定清花軋 花加工工藝、籽棉皮棉收購銷售政策標準等,與現有的機采棉及加工相配套;宣傳推廣現在已成熟的模式,并且還要進一步研究標準化、更適合機械采收的棉種及種植模式和管理模式。另外考慮污染問題,應增加地膜質量和 作業補貼等。建議殘膜回收作業補貼每畝1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