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經濟自2009年四季度開始走出衰退的谷底,2010年雖維持復蘇格局,但勢頭非常薄弱。而財政赤字、貿易赤字的加大以及歐元區一些國家的債務危機都增加了英國經濟的不確定性因素和風險。英國央行——英格蘭銀行一直維持著寬松貨幣政策的態勢不變。當下英國政府希望央行繼續維持這一政策,以便在政府應對巨額預算赤字之際仍能支撐經濟增長,但央行日益對通脹前景表現出緊張情緒。
數據顯示,2010年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0.3%,二季度和三季度的增長速度分別為1.2%和0.8%,其中第三季度增長率較去年同期上升2.8%,創下2007年第三季度以來的最大年增長率。據英國的預算責任局(OBR)預計,2010年英國經濟增長率為1.2%。增長的主要動力為國內需求的大幅增加,其中服務行業、建筑業和工業制造業的表現良好,二季度居民消費增長1.4%,商業投資上升了3.7%,這些數據表明了英國經濟已步入緩慢增長期,標準普爾重新肯定英國的AAA信貸評級地位,將對其展望由負面轉為穩定,英鎊兌美元及歐元的匯價亦有所回升。
2010年5月英國新的聯合政府上臺后,采取了嚴厲的旨在削減預算赤字的財政緊縮政策,公布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最大規模的削減開支計劃。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去年10月20日向議會提交的“公共開支評估”宣布在未來的4年要節約開支810億英鎊,政府部門平均削減預算19%,其中外交開支節約24%,削減國防預算8%,大約50萬名公職人員將失去工作。
英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資料顯示,目前英國失業率已達到7.9%。在2010年10月之前的3個月內,失業人數增加了35000人,失業總人數接近250萬人,這也是失業人數首次連續6個月增加。失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公共部門工作崗位的削減,新增失業人數中來自公共部門的有33000人。據有關方面預測,2011年英國的失業人口將可能達到270萬,創17年以來最高點。資料同時顯示,英國2010年11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達3.3%,環比增加0.1%。燃料、食品、衣物、家居的價格增幅都創新高,食物價格年增長4.4%,創下2009年6月以來的新高。此外,房地產市場也價量齊跌。據英國房地產數據公司Hometrack的數據,由于銀行放貸條件苛刻,市場需求疲軟,2010年12月前英國房屋價格指數已連續6個月下跌。業界人士估計,2011年英國房價應進入小幅下跌的波動期。
2010年11月,英國政府財政赤字達到創紀錄的233億英鎊,截至12月該年度為1044億英鎊,接近原定的1490億英鎊的目標。雖然2010年上半年出口增長6.2%,但同期進口增長10.4%,且其主要出口市場是目前經濟仍不活躍的歐洲和美國,其中歐洲占其出口份額的54%,美國占19%,而新興經濟體僅占7%,這也是其貿易赤字不斷加大的重要因素。
2011年是英國政府節流開源的關鍵一年,大幅削減公共開支的方案將在今年開始實施。從1月4日開始英國的增值稅從原來的17.5%提高到20%,為30年來的最高水平。英國政府預計將從增值稅上調中每年獲得130億英鎊的收入。財經界人士認為,提高增值稅將可能使通脹上升1%,并減少居民消費的愿望和數額,對GDP的增長有輕微的負面影響。此外,英國議會日前批準英國大學對每名學生的學費從原先每年最高3290英鎊的上限提高至最高9000英鎊,引發了學生的嚴重不滿。
不僅如此,英國第五大出口目的國——愛爾蘭爆發債務危機對英國經濟的發展也會產生一定影響。據官方統計,2009年英國對愛爾蘭出口約160億英鎊,且英國在愛爾蘭金融市場所占份額較大,是愛爾蘭的主要債權國。
從貨幣政策來看,至2011年1月,英格蘭銀行已連續23個月將利率保持在0.5%的歷史最低水平,但近來決策者對貨幣政策前景已出現嚴重分歧。在去年10月央行舉行的貨幣政策會議上,有幾位委員當時認為需擴大定量寬松債券購買計劃規模,但到了11月上述說法已從會議紀要中剔除。而12月的會議紀要則顯示,大部分委員對通脹風險加劇表示擔憂。有些委員指出,有跡象顯示家庭的通脹預期也有所增強,而抑制物價上漲可能產生額外成本。
普華永道的研究報告預測,2011年英國經濟增長率可能達到2.0%,貿易和商業投資將持續增加,通脹會有所上升,但短期內英國央行仍將繼續維持低利率并可能擴大定量寬松規模的貨幣政策。不過,鑒于英國通脹率已猛增至3.3%,遠高于七國集團其他成員國的水平,且今年初可能觸及4%,達到央行目標2%的兩倍,近幾周很多經濟學家改變了觀點,預計英國關鍵利率上調的時間將提前。有分析人士預計,英國關鍵利率將在2011年底前上調兩次,從紀錄最低水平0.5%上調至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