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關統計,2010年1~11月廣東口岸進口金屬加工機床(以下簡稱“機床”)2.2萬臺,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1.2倍,價值16.7億美元,增長1.7倍,進口平均價格為每臺7.5萬美元,增長19.1%。
一、2010年1~11個月廣東口岸機床進口的主要特點
(一)月度進口量持續高位運行。2010年以來,廣東口岸機床進口呈現大幅增長勢頭,月度同比增速均呈兩位數以上正增長,3月份以來,月度進口量均在2000臺以上。11月份當月,廣東口岸進口機床2626臺,同比增長2倍,環比增長25.6%,為2009年以來月度進口量最高。
(二)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為主。2010年1~11月,廣東口岸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機床1.3萬臺,增長1.3倍,占同期廣東口岸機床進口總量的59.5%;以外商投資企業作為投資進口的設備、物品方式進口8141臺,增長2.3倍,占36.7%。
(三)外商投資企業進口增勢迅猛。2010年1~11月,廣東口岸外商投資企業進口機床1.5萬臺,增長1.9倍,占同期廣東口岸機床進口總量的67%;私營企業進口4802臺,增長1倍,占21.7%;國有企業進口2381臺,增長22.4%,占10.7%。
(四)日本、臺灣省、歐盟和韓國為進口主要來源地前4位。2010年1~11月,廣東口岸自日本進口機床1.1萬臺,增長3.4倍;自臺灣省進口6242臺,增長84.3%;自歐盟進口2520臺,增長30.7%;自韓國進口1164臺,增長1.1倍。自上述4者進口合計占同期廣東口岸機床進口總量的93.6%。
(五)加工中心機床進口量激增。2010年1~11月,廣東口岸進口加工中心9879臺,增長7.7倍,占同期廣東口岸機床進口總量的44.6%;進口數控機床3145臺,增長71.4%,占14.2%。
二、當前值得關注的問題及相關建議
目前,中國已處于世界機床第一大消費市場,也是最大的進口國和生產國,但我國掌握高精尖技術的廠家稀少,經濟發展所需的高檔數控機床仍舊主要依賴進口,中高檔數控機床所需的數控系統和功能部件也主要來自境外,國產零部件還不能滿足行業要求,整個機床行業面臨著“大而不強、小而不專”的尷尬局面,導致我國部分重要核心技術裝備的自給能力仍相對不足。
為此,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和行業協會積極采取應對措施:一是積極引導企業加大對關鍵性項目和核心零部件的研發力度,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努力提高機床高端品種的國產化能力;二是進一步加快產業結構調整,鼓勵行業間的聯合重組,扶持一批具備較強競爭力的企業發展壯大,實現國內裝備制造業由大到強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