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戰略物資和保證我國棉紡工業持續發展的重要原材料,事關國家安全和外貿主導產業的健康發展。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產和消費大國,棉花生產不但涉及國家農業生產戰略布局和糧食安全,而且涉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就業民生和農民增收。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新疆通過優質棉基地建設已經成為我國具有世界影響和不可替代的棉花生產基地,有效保障了我國糧棉安全和棉紡工業的快速發展,確保了新疆農村經濟不斷增長和棉農持續增收,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新疆優質棉基地建設項目是國家“九五”、“十五”、“十一五”重點農業項目,也是國家唯一一項單一農作物連續三個五年計劃得到國家大規模資金支持的重點國債項目,基地建設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瞻遠矚、審時度勢;體現了自治區領導對新疆棉花發展的遠見卓識;體現了國家發改委、農業部、水利部等部委對新疆優質棉基地建設工作的肯定和支持,標志著我國農業生產格局的重大調整,進一步明確了新疆棉花生產在全國的戰略地位。無論從保障國家棉花安全和糧食安全的戰略高度,還是從促進新疆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持續穩定增加農民收入來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通過“九五”、“十五”、“十一五”優質棉基地建設,目前,新疆棉花面積、產量保持在2000萬畝、250萬噸以上,分別占全國30%和40%,棉花總產、單產、商品調撥量等已連續17年位居全國首位,棉紡加工量400萬錠,居西部省區之首,已初步形成了“世界棉花形勢看中國、中國棉花市場看新疆”的格局。新疆棉花對保障全國的棉花安全,特別是在穩定內地糧食主產區面積、保障全國糧食安全方面發揮的作用巨大,為我國棉紡工業發展和保持其國際競爭力做出了重要貢獻,戰略地位日益凸顯。
地位顯著的新疆棉花
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產與原棉消費國,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黃河流域棉區、長江流域棉區和以新疆為主的西北內陸棉區的發展格局,2009年三大棉區棉花播種面積和總產量均占全國的98%以上,且三大棉區呈現出不斷向新疆棉區集中的態勢。
新疆作為我國最大的優質棉生產區域,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特別是“十五”、“十一五”優質棉基地建設,棉花生產能力和供給水平進一步增強,經濟總量不斷提高,原棉品質全面提升,加之得天獨厚的生態條件,以及領先國內、國際的生產技術和科技水平,已經具備了優質棉生產的規模優勢、產業優勢和競爭優勢。考慮到國家糧食安全、耕地資源、氣候條件、病蟲害以及糧棉比較效益等因素,國家進一步推進棉花優勢區域規劃,將新疆定位于全國最重要的優勢棉花產業帶,新疆棉花生產的戰略地位得到進一步確定。
目前,新疆棉花年生產規模保持在2000萬~2200萬畝、總產250萬噸左右的水平,棉花平均單產已達到120公斤/畝左右,高出全國平均水平40公斤,高出美國棉花平均水平50公斤,高出世界平均水平67公斤,并創造了畝產籽棉806公斤的世界記錄,棉花生產效益明顯提高。每年棉花產量的80%以上銷往全國各地,新疆已成為我國最大和最具潛力的商品棉基地,直接左右著我國棉花市場供求并影響到國際棉花價格走向。
隨著我國棉紡工業的不斷發展,我國棉花需求不斷增加,棉花缺口加大,進口量激增,2009年我國棉花進口量已達380多萬噸,約占國內棉花需求量的37.4%,棉花安全面臨嚴峻挑戰。而長江流域棉區和黃河流域棉區又是我國主要的糧食生產區,將承擔更多的糧食安全重任。新疆棉區必將更多地承擔起國家棉花安全的重任,以減輕兩大棉區的棉花生產壓力。因此,新疆棉花生產不僅對我國棉花安全,而且對糧食安全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