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王買村漸成華北地區汽車配件集散地

時間:2011-01-06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在長葛市后河鎮王買村這個擁有1100個農戶、120多個汽配廠家的村里隨處都能看得到。元旦前,記者到該村采訪,村黨支部書記趙世誠告訴記者,“除發動機外,俺村生產的配件可以組裝半輛汽車了。”

      板簧座、平衡柱、變速器殼、伸縮叉……這些在汽車生產中不可缺少的400余種部件,在長葛市后河鎮王買村這個擁有1100個農戶、120多個汽配廠家的村里隨處都能看得到。元旦前,記者到該村采訪,村黨支部書記趙世誠告訴記者,“除發動機外,俺村生產的配件可以組裝半輛汽車了。”

      一半農戶從事汽配加工

      在村西天興汽配公司一座標準化廠房內,記者看到,兩名工人正監控著兩臺全自動數控加工中心,一個個從加工中心入口進去的毛坯兒飛輪殼、托圓等汽車配件,依次在出口變成了锃亮的標準件。據公司老板陳明偉介紹,像這樣的加工中心在全國配件加工行業是最先進的,每臺都價值100多萬元。他從200元起家跑銷售到現在已有近20年的配件產銷歷史了,現在公司每年可加工生產2.5萬噸、200多種各類汽配產品,除銷往成都、南京、十堰等全國的汽配市場外,還同一汽、陜汽等知名的生產廠家搞配套生產。春節前的2個月是生產旺季,這幾天都在開足馬力進行生產,平均每月要生產300多噸的產品。“一些難度大的定做產品,只要有實樣,我們一般都能做出來。”陳明偉信心十足地說。

      “俺村像天興公司一樣成規模的汽配企業還有20多家,投資超過100萬元的廠還有近百家。”趙世誠對記者介紹說。王買村共有4200口人、勞動力1980人,從事汽車配件加工及銷售的勞動力有1208人,占總勞動力的61%,加上家里靠一兩部車床“小打小鬧”的,從事汽配加工的農戶已占農戶總數的52%,村里的產品主要銷往一汽、二汽和上海等汽車生產基地,制造工藝也從鑄造發展到精細加工,年生產能力800萬件,銷售收入5億多元,實現利稅3000萬元。

      漸成華北地區汽車配件集散地

      王買村的汽配行業起源于上世紀70年代村里的集體農機加工廠。當時的農機廠培養了一批到全國各地跑銷售的業務員,80年代集體企業拍賣后,這些業務員紛紛另起爐灶辦起了自己的加工廠。從毛坯鑄造到粗加工、精加工,從農業生產用具到三輪車、拖拉機配件再到汽車配件,全村的配件加工業滾雪球一樣逐漸“滾”成了規模。從1998年開始,村里一些成規模的企業相繼投入生產,王買村人走進了自己辦的工廠。以天興公司、世興公司、精工機械公司等為代表的企業拔地而起。

      隨著王買村汽配產業越做越大,該村的輻射力和影響力也越來越強。為此,王買村所在的后河鎮黨委、鎮政府以“社會化投入、市場化運作、產業化經營”的原則,以王買村為中心,規劃并建設了汽車配件加工工業園區。如今,王買村周邊的10余個村莊在園區的影響下搞起了機械配件加工,一個在華北地區汽車配件交易中舉足輕重的集散地正在形成。

      汽配產業富了村民

     “原來我們村的年輕人都到外地打工,在外面辛苦一年還賺不了多少錢,現在我們村就有這么好的產業,我們在家門口打工一年就平均能賺1.8萬多元。”世興公司員工趙世杰對記者說。

      王買村汽配產業在給當地農民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村民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里曾經泥濘的土路被平坦干凈的柏油路替代,路兩旁店鋪林立,嶄新的樓房鱗次櫛比,村大院還建立了村民活動室,大家有空就到那里看看書、打打球。目前,王買村50%的家庭安裝了電腦,70%的家庭擁有了汽車。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