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加速前進!蘇州工業園區2035年要比肩硅谷

時間:2018-08-15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1994年,蘇州工業園區用改革創新、敢為人先的勇氣,在洼田水塘邊開啟了一座非凡新城的騰飛之路。2018年,在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期,登頂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園區主動確立了新目標。

【加速前進!蘇州工業園區2035年要比肩硅谷】1994年,蘇州工業園區用改革創新、敢為人先的勇氣,在洼田水塘邊開啟了一座非凡新城的騰飛之路。2018年,在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期,登頂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園區主動確立了新目標。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園區這塊改革開放“試驗田”的發展輪廓愈加清晰:力爭到2020年,初步形成世界一流高科技產業園區架構,主要指標達到或接近發達國家水平;到2025年,基本建成世界一流高科技產業園區,綜合質量效益指標進入世界先進水平前列;到2035年,成為世界一流高科技產業園區領軍代表,發展水平媲美美國硅谷等世界頂尖園區。

改革的征程,只有連續不斷的起點。為加快把園區建設成爭當改革開放、國際合作的先行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引領區,踐行新發展理念的示范區,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的樣板區,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園區再次出發。

深化改革優化高質量發展制度環境

有事幫忙,無事不擾。簡單八個字,概括了飛依諾科技(蘇州)有限公司創建者田園對園區營商環境的感受。對田園來說,飛依諾首個超聲產品研發成功卻無法進入臨床的場景,依然歷歷在目。產品勝利在望,跑了一圈市場,卻發現遲遲難以跟醫院建立渠道。就在田園一籌莫展之際,園區搞了一次“對接會”,把蘇州幾家三甲醫院請到園區,與轄區醫藥、醫療器械企業面對面交流,共同商討臨床相關事宜。飛依諾的難題就此解決。

類似的事情,在園區多得數不清。這背后,是園區多年如一日深化改革、不斷破除種種不利于發展的制約的決心和擔當。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已進入轉型創新的重要窗口期,高質量發展階段的特征進一步顯現。以全省廣泛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為契機,園區堅定“改革再出發”的決心和勇氣,堅持問題導向,找準改革“靶點”大膽嘗試,持續為高質量發展營造更加優化的制度和環境。

隨著開放創新綜合試驗、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綜合試點試驗扎實推進,這兩年,園區的11項改革經驗在全國復制推廣?!安块T強化職能、功能區聚焦功能、基層壓實管理”運行新機制基本建立,職責功能進一步厘清。園區管委會層面114項需劃轉事務中,已有66項完成;累計取消42項審批事項,全面取消非許可類審批事項,一般工業項目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辦理時限已由原先的30個法定工作日減至2個工作日,審批效率得到大幅提升。靠著種種努力,園區“互聯網+政務服務”項目獲得2018中國政府信息化管理創新獎。

“經過24年開發建設,園區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巨大跨越,成為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和中外經濟技術互利合作的成功典范,具備了向更高目標躍升、向更高階段邁進的條件和基礎。對園區而言,重點要在更高層次、更寬領域謀劃園區的功能定位?!笔形N?、園區黨工委書記吳慶文說。

瞄準世界一流高科技產業園區建設,園區站在更高起點謀劃推進改革,充分發揮改革對高質量發展的牽引導向作用——主動對標最高標準、最高水平,高水平編制深化開放創新綜合試驗2.0版總體方案;深化中新雙方在科技創新、金融創新、社會治理創新等領域的合作,在復制推廣自貿區政策、提升綜保區發展水平等領域積極先行先試。對內,“放管服”改革得以縱深推進,在全市率先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以“互聯網+政務服務”共享平臺為依托,推進不見面審批改革;通過完善稅收審慎監管機制,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對外,主動服務國家戰略,發揮中新合作優勢,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等,穩步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

擴大開放加快升級高質量產業體系

松下集團、康寶萊等總部項目進駐,蘋果研發蘇州分公司、日月新芯片封測研發中心、博世中國區共享服務中心等功能性機構落戶,碩騰生物、強生愛惜康、德爾福科技等項目開工建設……今年以來,在擴大開放、引用外資方面,園區頻頻傳出好消息。一個世界一流高科技產業園,不能沒有高質量的產業體系。園區,正以開放的主動贏得發展的主動、國際競爭的主動,實現在全球范圍中配置資源。

電子信息、機械制造兩大主導產業邁向中高端;生物醫藥、納米技術應用和人工智能三大特色新興產業快速崛起……回望過去,是制造業撐起了園區的經濟榮耀。面向未來,園區首先將目光聚焦制造業升級,“劍指”全國智能制造先行區。針對優質外資項目,實施“統籌招商、理性招商、精準招商”,重點引進爆發力大、帶動能力強的重大新興產業項目;加快集聚投資管理中心、研發設計中心、財務結算中心等功能性總部機構,推動制造業向“制造+研發+營銷+服務”轉型。今年,轄區有望引進500個科技項目。

搶抓國家新一輪擴大開放機遇,現代服務業同樣成為園區產業升級的著力點。當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乘勢而進,園區已主動對接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堅持“科技金融”和“金融科技”雙輪驅動,推進東沙湖基金小鎮、東吳金融科技產業園建設。今后,將在現代物流、科技服務、服務外包、高端中介等產業規模持續壯大的同時,加快發展商務旅游、會議會展、文化創意、時尚消費、健康養老等新業態,培育新的產業供給。

到2020年前后,園區將集聚高新技術企業1500家、跨國公司功能性總部100家、高端制造示范企業100家,形成新一代信息電子、高端裝備制造、納米技術、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相互融合、相互支撐的5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屆時,園區重點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將明顯提高,在全球價值鏈的分工地位將顯著提升,基本實現全產業鏈的整體躍升。

自主創新實現高質量發展動能轉換

近年來,人工關節、中心靜脈導管和人工心臟瓣膜等植入性醫療器械的使用越來越普遍,與之相關的生物膜感染成為臨床上面臨的嚴重挑戰。8月初,一款由園區企業丹諾醫藥研發,瞄準與植入性醫療器械相關的生物膜感染的抗菌新藥產品TNP-2092注射劑進入美國II期臨床試驗。接下來,美國II期臨床試驗將對藥物安全有效性開展進一步評價。

實踐反復說明,關鍵核心技術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早在10多年前,敏銳的園區人就深深明白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因此花大力氣引進、培育了生物醫藥、納米技術應用和人工智能三大新興產業。如今,三大新興產業保持30%左右的年均增長。去年,分別實現產值615億元、500億元、350億元。有了“家底”,在自主創新的路上,園區有了底氣,也有了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的實力。

聚焦原創技術,園區將構建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發展新模式。這兩年,園區積極推進離岸創新創業基地(中心)建設,未來將引進更多國內外原創型、應用型科研院所、創新中心、創新團隊,努力打造吸引創新資源的“最強磁場”。下一步,將利用“大院大所”集聚優勢,全力支持開展核心技術攻關突破,積極攻克一批“卡脖子”的技術,使園區成為自主創新的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的重要策源地。針對土地、載體、政策等資源,構建更加科學高效的資源配置體系,推動高成長科技企業扎根園區,讓更多資源向扎根企業傾斜。借助各種培育計劃,鼓勵企業在關鍵領域下功夫,引導他們通過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品牌創新等方式迅速做大做強。

提升創新驅動的產出效應,讓科技成果的“種子”生根發芽、枝繁葉茂、開花結果,園區將打通成果轉化的“高速通道”。圍繞產業鏈,布局資金鏈,將用金雞湖人才投資基金等牢牢抓住人才第一資源,讓人才和項目在創新要素充分涌流融合的創業生態中競相生長。提升科技金融的支撐作用,推動科技金融服務創新,更好地為創新創業提供資金支持。到2020年,園區將設立50個企業海外研發中心和離岸孵化基地,境內外上市公司總數達到30家,年產值規模超百億元的自主品牌企業達5家左右,形成開放與創新融合互動、外向型經濟與創新型經濟相得益彰的發展格局,成為國際先進技術創新的策源地、高端人才集聚的首選地。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